COLES 发表于 2009-11-14 00:32

一个教堂的变迁

.

kllzxc 发表于 2009-11-14 01:02

教授的沙发,坐得暖和呀!

temp0721 发表于 2009-11-14 09:00

教授的板凳    这不是我们哈尔滨的圣索菲亚大教堂

hummer 发表于 2009-11-14 09:23

教授的地毯

云淡风清 发表于 2009-11-14 10:28

米卢的雕像还在吗?

76607674 发表于 2009-11-14 10:33

C教授的贴要顶!

陈艺 发表于 2009-11-14 11:03

一定要顶

sharon 发表于 2009-11-14 11:06

哈尔滨的圣索菲亚大教堂:victory:

万里无云 发表于 2009-11-14 11:44

漂亮:victory::victory:

浪漫人生 发表于 2009-11-14 11:45

顶:)

湘起菜鸟 发表于 2009-11-14 20:05

:victory::victory:

feijiyao 发表于 2009-11-14 20:35

:victory:之前有去过旅游```哈尔滨~

328959750 发表于 2009-11-14 21:34

:victory::victory:

daishumin520 发表于 2009-11-14 22:19

很好看!

yangjun5893242 发表于 2009-11-14 23:39

哈尔滨的圣索菲亚教堂,在那里认识了我现在的老婆!呵呵!

COLES 发表于 2009-11-16 13:38

随便发了一帖,没想到大家这样捧场。感谢大家长期以来的支持。:handshake


没错,正是哈尔滨的索菲亚教堂。

COLES 发表于 2009-11-16 13:44

米卢的雕像还在吗?
云淡风清 发表于 2009-11-14 10:28 http://www.cranebbs.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有这个雕像的存在吗?至少我多年来从未在那里见过。或许孤陋了...

即使没有黄健翔的博文,这位老兄也早该被请下神坛了。

COLES 发表于 2009-11-16 13:58

索菲亚教堂的建筑背景

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清政府特使李鸿章赴沙皇俄国祝贺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礼,却被迫与沙俄在莫斯科签订《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允许沙俄在中国境内修筑东清铁路。

1898年8月东清铁路破土动工。以哈尔滨为中心,西起满洲里、东接绥芬河、南至大连。干支线相连,恰如“T”字形分布在中国东北广大地区,全长约2500多公里。


1903年7月14日,中国东清铁路全线通车。

中国东清铁路简称“中东铁路”,是沙俄为了掠夺和侵略中国,控制远东地区而修建。

随着中东铁路的通车,大量的铁路管理和运营人员涌入东北地区,使哈尔滨成为中国东北的重镇,沙俄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亦驻军于此。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时,也给中国“送”来了俄国难民(大部分为沙俄贵族,因不满“红色的革命”,俗称“白俄”。单指二十世纪上半叶流亡于中国上海和东北等地的俄罗斯难民)。尽管“白俄”的迁徙也颇费周折,但“白俄”最终在中国得到了收留居停。

俄罗斯是信奉东正教的民族(东正教是基督教三大教派之一),早在公元989年基辅罗斯公国就接受了基督教的洗礼。大量各种身份俄侨的涌入,使哈尔滨也成了东正教教士传教的中心。

有了宗教,哈尔滨的东正教堂,也就应运而生了。

COLES 发表于 2009-11-16 14:12

本帖最后由 COLES 于 2009-11-17 21:44 编辑

索菲亚教堂的历史沿革

哈尔滨最初的索菲亚教堂,并非我们今天所能看见的那座颇有气势的建筑。

索菲亚教堂始建于1907年3月,是沙俄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的随军教堂,全木结构,是由别处拆建而来。教堂也并不在现在这个位置上,而是在水道街(今兆麟街)。

COLES 发表于 2009-11-16 14:16

1912年11月,由俄国茶叶商人奇斯嘉科夫出资,在原有的基础上将教堂改建成了一座砖木结构的教堂,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信仰需求。

COLES 发表于 2009-11-16 14:29

随着“白俄”的到来,信徒的剧增,原有的教堂已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那些流亡者急需教会来安慰他们那彷徨的心灵。1923年9月27日,一座由信徒捐资、全新的、砖石结构的大教堂在今址破土动工。历时9年,于1932年11月25日落成。那就是我们今天看见的那座索菲亚教堂了。(本贴第一图既是1928年新教堂建设中)

COLES 发表于 2009-11-16 14:39

下图为1932年,新旧索菲亚教堂共存时的照片。

COLES 发表于 2009-11-16 14:47

本帖最后由 COLES 于 2009-11-23 17:25 编辑

新教堂通高53.25米,建筑面积720平方米,可容纳2000人同时弥撒。当年,教堂的钟楼里悬挂着七座乐钟,最大的乐钟重达1.8吨,直径为1.45米,最小的直径只有几十厘米。每逢宗教的重要节日时,敲钟人就会把七座钟的钟槌分别系在自己身体的各个不同部位,然后手脚并用,有节奏地、像表演杂技和舞蹈一样拉动着钟绳,敲响着乐钟。教堂悦耳的钟声响彻全城。

下图为来自日本的老明信片

COLES 发表于 2009-11-16 14:57

两张三十年代的明信片来自日本

COLES 发表于 2009-11-16 15:00

三十年代的老照片

COLES 发表于 2009-11-16 15:10

文革中,教堂受到严重的破坏,十字架全被摘下、乐钟大部丢失、内部许多珍贵的壁画毁于一旦。后教堂被某工厂用作仓库。(本贴第三图描绘的也是那个历史时期)

COLES 发表于 2009-11-16 15:25

1986年索菲亚教堂被哈尔滨列为市级一类保护建筑。

1996年11月索菲亚教堂被国务院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7年哈尔滨市对它实施综合整治,经过修茸后的索菲亚教堂,重现了当年壮美的气魄。

COLES 发表于 2009-11-16 15:28

后面(现在的索菲亚图片网络上有很多,喜欢的去百度或谷歌)

云淡风清 发表于 2009-11-16 15:58

回复 17# COLES

02年6月参观时亲眼所见,可惜照片已丢失。

COLES 发表于 2009-11-16 17:26

回复COLES

02年6月参观时亲眼所见,可惜照片已丢失。
云淡风清 发表于 2009-11-16 15:58 http://www.cranebbs.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哦,知道了。现在已经不知去向了。

tt986230 发表于 2009-11-16 21:20

:loveliness::victory:

COLES 发表于 2009-11-17 21:25

油画《寂》,创作于1986年,曾入选首届中国油画展。作者郑艺是我国著名的油画家,他以寒冬时节的索菲亚教堂为创作题材,精心描绘了教堂改造前风化的砖、破碎的玻璃、没有十字架的穹顶、紧锁着的大门,展示了当时教堂的封闭和孤独。同时,作者用中心对称的构图方法,将教堂置于画面的中心,视点放在画面的底边,使人们从画中仰视索菲亚教堂,更显其庄严和辉煌。

COLES 发表于 2009-11-20 19:02

描绘索菲亚教堂的油画作品。上世纪五十年代作品,作者不详。

COLES 发表于 2009-11-21 17:39

索菲亚教堂内部,照片拍摄于2006年。

近年来,教堂的外观不断能够得到修缮,而内部依然是残破不堪。

许多人被索菲亚教堂的外观所吸引,掏腰包买门票进去后却不免失望。

COLES 发表于 2009-11-21 18:05

本帖最后由 COLES 于 2009-11-21 18:10 编辑

教堂内部有名的“索菲亚回廊”及其藏品,照片拍摄于2006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个教堂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