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oky 发表于 2008-1-17 10:08

中国古代最郁闷的十个文学家

第十名 屈原【战国】——“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屈原是中国第一个大诗人。小时候念过《新三字经》,里面说屈原的那段话现在还记得:“楚屈原,赋离骚,投汨水,品格高”。他是够郁闷的,被小人上官大夫进了谗言,又被楚怀王流放。最后国破人亡,慷慨赴死,连命都搭上了。

但在我这,他只能排第十名,至于理由嘛,一是感觉他有点自恋,你看《离骚》里写的:“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翻译成白话就是“我的血统真高贵呀,我的生日真吉祥!我的外表帅呆了,我的名字也真棒!我不仅很内秀啊,而且还很有特长!”你说他自恋不自恋。这种人就觉得地球得围着他转,不错,屈原是宁折不弯,但宁折不弯的背后恐怕还有点心高气傲,视同僚如草芥,所以他的郁闷有点自找。还有就是他毕竟跟楚王沾亲,出身高贵,前半辈子基本上没吃过什么苦,又位高爵显,当过楚国的副总理,活跃在战国末期的政治舞台上。他被楚怀王信任过很长一段时间,可以说他在有生之年也算部分实现了人生理想的。


第九名 陆游【南宋】——“壮志病来销欲尽,出门搔首怆平生”

我们知道陆游这个人,基本都是从小学语文课本里的那首《示儿》开始,从此陆游便在我们脑海里留下了一副挥之不去的爱国印象。这是怎样的一副图景,一个86岁的老人,在咽气之前,还颤颤巍巍吟诗一首,嘱咐他儿子,等宋朝把东京汴梁打回来那天,烧香的时候可千万别忘了告诉他。可惜南宋不争气,连陆游儿子的儿子也没能等到这一天。

陆游的遗愿没能实现,是够郁闷的。不过他一生所经历的郁闷还远不止此。譬如陆游年轻的时候考上过状元,但不幸跟权臣秦桧的孙子同榜,结果复试的时候状元就被黑掉了,煮熟的鸭子飞了;他做过官,但两次都被弹劾回家;他更乐意披坚执锐,纵横沙场,连做梦都是楼船夜雪、铁马冰河,但朝廷才懒得搭理他。陆游只好回村一边务农,一边做诗,成了老清客。壮志难酬,终老林泉,真是无奈之举。

不过陆游好歹属于士大夫阶层,衣食无忧,生活条件相当不错。只是因为饱受儒家匡世救民的思想熏陶、出于南宋汉族士子的社会责任感,把自己折磨得抑郁寡欢到临终,郁闷指数直逼杜甫,也够不容易的。


第八名 杜甫【唐朝】“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杜甫不是个讨年轻人喜欢的诗人。因为他总是愁眉苦脸,满腹苦水,不像李白那样朝气蓬勃的。他每吃一口饭,就会思圣君,想皇上现在饿不饿啊?看见个茅草屋,就要哀黎元,想什么时候百姓才能住上豪华别墅高高兴兴的呢?杜甫的思想境界很崇高,崇高得有点像观世音。观音负责普渡众生,要把人从苦难的此岸世界渡到极乐的彼岸世界。只要世上有一个善男信女无法成佛,观世音自己就永远成不了佛。但人人成佛是不可能的——通往天堂的门票很贵,所以观音菩萨永远也成不了佛,她本身就是个悲剧。要不怎么说她“大慈”还“大悲”呢?

杜甫这辈子就相当悲。他的祖父杜审言做过宰相,但到他这代一点光都没沾上,很郁闷。杜甫想不靠裙带关系也罢,他才高八斗,有恃无恐。据说杜甫在诗里回忆,说他年轻时候在公众面前提笔作文的时候,人们把他围得里三层外三层,要争相拜读,场面之宏大简直不亚于李白让高力士给他脱靴磨墨。但结果怎样?一代诗圣竟连个进士都没考上,只有靠着做四川省长的朋友的荫蔽才勉强安顿下来。杜甫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境况不佳,他没钱买酒还欠了许多债;他没钱盖瓦房只能住草屋,他的小儿子也饿死了。杜甫哭了,诗里写得明明白白“少陵野老吞声哭”,确实伤心。


第七名 司马迁【西汉】——“哀莫痛于伤心,诟莫大于宫刑”

司马迁继承父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太史令虽然官位不高,但对他来说足够了。他的遭遇是人尽皆知的。当时飞将军李广有个孙子——李陵,跟匈奴打仗,寡不敌众,迫不得已投降。汉武帝要诛他九族,实在太过分。司马迁于心不忍,只是出于人道主义多了一句嘴,便飞来横祸,被施宫刑。这当然是奇耻大辱,何止郁闷。这还不算,武帝还特意给他安置了一个官职——中书令。这个官在汉代一般都是由宦官充当,像是故意羞辱司马迁。

司马迁的郁闷是精神和肉体上的双重郁闷,但是他到最后应该不怎么郁闷了,因为他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理想已经实现。他不就是为了《史记》而降生的么?别人是壮志未酬,司马迁是壮志已酬,从这一点看,他是幸运的,没什么可遗憾了。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用一生的精力呕心沥血地只写一本书的,只有司马迁和曹雪芹。他俩都把作品看得比命还重要,所以世罕其匹。请问中国还有谁的古文写得比司马迁好么?那些唐宋八大家、什么桐城派古文,跟司马迁《史记》、《报任安书》一比,都渺小了。《史记》文气连贯,感情喷薄,那些文章都不是“做”出来的,句句都是从肝肺里流出来的。当代人章诒和有本《往事并不如烟》,写得非常好,就有史记的这种味道。


第六名 陈子昂【唐代】——“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的事迹没有前几位伟大,名声也没有前几位崇高,但他人生的郁闷程度一点也不比前几位逊色。

关于陈子昂为什么这么郁闷,乍看起来没什么理由。首先他家境好,万贯家财,其次科举顺,进士及第。按说不该哀叹人生困顿、怀才不遇了。而且他所处的时代,正是大唐王朝将近鼎盛时期,四夷臣服,也不用像陆游那样为了重整江山殚精竭虑。但他还是高兴不起来,这只能解释为个人气质使然了。陈子昂始终对现实不满,而能改变现实的人,他相信首选是自己,但是他这匹千里马、这块大金子没能受到应有的尊重,他直言诤谏,每忤权贵:给武则天献计献策,但不被重用,还跟朝廷显贵、武则天的亲戚结下了梁子。最后两度入狱、迫害致死。一句话,性格决定命运。

陈子昂有一首《登幽州台歌》,千古绝唱。人都说“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但陈子昂登高,他感受到的却是难言的苦闷和孤独。那是庸碌的芸芸众生永难体味的自视甚高者的独白。


第五名 汪中【清朝】——“自是浮生易漂泊,不因霜露怨蹉跎”

汪中是清朝的大才子。他才高学富,天资卓绝。是早熟的天才、士子的骄傲。但他命却很苦: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他壮年的时候,又为了谋生四处奔波:经商、游幕,颠沛流离。到了晚年又一身的疾病,享寿不长。终其一生,没过几天舒坦日子。

汪中学问之大,大到可以检校《四库全书》,这跟戴震、纪晓岚有一拼了。他令科举考官震惊,觉得这考生简直能做自己的老师了。但汪中不仅没能中进士,甚至也没能中个举人,这也真是桩奇事。汪中的文章写得漂亮,尤其是骈文,漂亮到什么程度,清朝有个大学者说他的文章“惊心动魄,一字千金”。

就是这样一个骈文妙手,学术巨匠,却始终没有受到公平对待。但是他的诗却温存得令人诧异,他的诗里没有怨言,他根本不像屈原那样痛斥昏君、奸党、他至多流露出一点淡淡的哀伤,在压抑人性的社会里,他懒得申辩了。


第四名 黄景仁【清朝】——“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黄景仁字仲则,一般都叫他黄仲则。黄仲则和前面说的汪中是好朋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汪中是个大才子,黄仲则也是个大才子。汪中一辈子过得很心酸,黄仲则这辈子过得更心酸。汪中只活了49岁,黄仲则只活了35岁……

黄仲则精通书画,工于诗文。才高一世,遍学古今。但他跟汪中一样,也是屡试不第,四处碰壁,时乖命蹇,落拓平生。

怎么评价黄仲则呢?可以打个比方。如果清朝词人只选一个,那么这个人只能是纳兰性德;如果清朝诗人只选一个,那么这个人只能是黄仲则。清朝有许多大诗人、大词人,但他们的创作完全比不上这两个人用情之深。许多女生都喜欢纳兰性德,因为其词情真,其词凄美。我要说纳兰词有多让人意乱情迷,黄仲则的诗就有多让人意乱情迷。这两人很相似。虽然他们地位迥异,一个是满族贵胄,一个是布衣诗人,但却都是极其深情的人,这种人一般不会享年太久,纳兰也只活了30岁。


第三名 阮籍【西晋】——“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说到郁闷的人,自然少不了阮籍。他醉饮终日,穷途痛哭,种种的不拘礼法、放浪形骸,都可看做他内心苦闷的外化。

阮籍有家学,父是建安七子之一,己为竹林七贤之首。他相貌瑰伟,风度不俗,是魏晋时期有名的美男。司马氏早准备了官职虚位以待,巴不得笼络了他来给朝廷撑撑门面,只要他愿意,随时可以去朝廷报到。可这些也不能给他带来丝毫的慰藉,他不仅郁闷,而且简直是焦灼和痛苦。他会在夜阑更深叹息沉吟,会到深山里长啸抒怀。

阮籍之所以活得这样烦恼,一是环境的险恶令他壮志难酬。他有强烈的用世之心,要是没建功立业的念头,他怎会登高四顾,喟然长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但在司马氏高压统治下,机关四伏,暗礁遍布,天下名士,少有全者。阮籍还指望着能寿终正寝,不乐意在官场倾轧中引颈就戮,只好远离是非,居家避祸,诵读老庄,明哲保身了。但他名气实在太大,总有司马昭的人来骚扰,于是他时不时还要装疯卖傻来掩人耳目。子曾经曰过:“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阮籍算是彻底实践了一把。二是对人生形而上的思考令他痛苦不已。环境再恶劣,总有人过得悠然陶然。好比刘禅自缚请降,寄人篱下,依然是“此间乐,不思蜀”。阮籍做不到那么没心没肺,他是中国第一个有悲剧意识的大诗人。他喜欢像个哲学家那样思考人生的意义——魏晋时人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了——可他又每每想不出个所以然。但有一点他十分肯定:人生短促,死亡每时每刻都在迫近。那些如花美眷、高名厚利,一切的一切都转瞬即逝,意义何在?他传世的五言祖诗,主旨是遥渺的、感情是低沉的、背景是枯寂的,人生是阴冷的。


第二名 徐渭【明朝】——“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徐渭就是徐文长,他是明朝最伟大的文学家。如果徐文长活在今天,那么他大概可以跟启功比书法,跟黄永玉比绘画,跟余光中比做诗,跟高行健比戏剧,跟余秋雨比散文……在王维和苏轼之后,这样的全能型选手实属不世之才。

徐渭活了73岁,在古人里寿数不短,享年和白居易一样。但两人的际遇可真可谓天壤之别。白居易能在“长安米贵,居大不易”的地方考取功名,鲤鱼跳龙门,虽然被曾被贬过青州司马,但总的来说还是官越做越大,声动帝京,名播海外。徐渭却没这个命,一方面他才名早扬,身手不凡,6岁攻诗书,9岁作文章,有神童美誉;另一方面却蹭蹬科场,屡试不第。从二十出头锋芒毕露,到四十不惑,屡战屡败,无出头之日。科举对人性的扭曲不言而喻,无需多说,为求生计,他这样一个狂傲自负,嫉恶如仇的人只好给官吏做入幕之宾,难免写些官样文章。这种知行的歧出酿造了他人生的悲剧。他开始精神疯癫,先后自杀九次,用利斧击破头颅,以利锥刺破双耳,均未遂,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又发狂杀害妻子,锒铛入狱七年。这是不是跟现代诗人顾城差不多?晚景凄凉,卖字画为生,孑然一身,抑郁而终。死时仅有一只狗伴其身旁,床上连完好的席子都没有。

徐渭毕生潦倒、愤懑、孤独,死难瞑目。身后却声名鹊起,煊赫万分。八大山人、扬州八怪、郑板桥、齐白石诸人都献心香一瓣,恨不能与之生逢同世,唯其马首是瞻。明朝著名文学家袁宏道为之作传,说他“胸中有一股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堪称痛彻骨髓、入木三分。


第一名 李商隐【唐朝】——“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李商隐在45岁那一年死去。对于政坛来说,他的早逝无足轻重,但对于中国文学史来说,却意味着一颗巨星陨落。李商隐的悲剧并不在于他的天才薄命,而在于他那终其一生都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的人生困境。

李商隐死在唐代倒数第五个皇帝宣宗时期。唐宣宗是个明主,人称“小太宗”。在他的治理下,这个曾经煊赫万分的大唐帝国似乎有了中兴的迹象,但事实证明只不过是回光返照罢了,经受安史之乱、宦官专权、牛李党争的唐朝再也没能重现贞观、开元盛世。但是在诗歌领域,李商隐的出现,却掀起了唐诗的第三座高峰,足以跟盛唐、中唐鼎足而三,在这个诗的朝代即将退去的时刻,留下了一抹耀眼的余辉。

李商隐少年时期师事朝廷重臣令狐楚,并和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綯有着近似同窗手足般的友谊。李商隐才情纵横,少年得志。虽说他也有过考进士而名落孙山的经历,但在令狐氏的举荐下,他在25岁的年纪如愿金榜题名。

他原本是如此春风得意的,但当他和王绮琴情定终身后,一切都改变了。王绮琴的父亲、也就是李商隐的岳父,是李党的干将。而李商隐的恩人、兄弟令狐父子是牛党的重臣。他的这场婚姻使得自己今后的政治前途顿时暗淡,李党视他为牛党卧底,牛党认定他忘恩负义。

李商隐是重情之人,怎能忘恩负义呢?他曾经给做了宰相的令狐綯写诗表明心迹,但无济于事。他更不会因为受到妻子的拖累而后悔,看看他写给妻子情诗吧:“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在绮琴死后,他到死也没有再娶,这一点,跟一边写悼亡诗词给妻子、一边坐拥红袖,醉入花丛的苏轼相比,实在是真切得多。

李商隐在牛李两党都有广泛的人脉,一方有他的恩公、兄弟;一方是他的岳父、爱妻。他对两方都抱有极其真挚的情感,但两党的势力却都要对他进行打压、弹劾。这是怎样的一种人生悲哀。如果他能拿出无毒不丈夫的气概,挥刀斩断和其中一方的关联:要么令狐氏恩断义绝,要么跟妻子分道扬镳,都可以让他摆脱这种困境,从而平步青云,但是他做不到……

【附说】所谓排名、人选都只不过是游戏式说法,也想把曹植、吴梅村列入,但既然说是十个,便总有取舍。事实上,“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那些想学鸿鹄高翔又难以施展,包藏鲲鹏之志又壮志难酬的文学家何止这十个!随心顺手,涂抹数则,聊作豆棚闲话,供人喷饭助酒云尔。

COLES 发表于 2009-3-9 19:54

不止、不止......

中联成都分公司 发表于 2010-1-20 10:54

多了现在还不是一样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古代最郁闷的十个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