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与起重机BBS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1019|回复: 0

聚焦:农机零部件行业迎来发展新机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19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零部件强,则主机强,这是机械制造行业的共识。在国外农机产品不断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的当下,中国农机行业能否借力“中国制造2025”,实现弯道超车,需要主机企业与零部件企业共同努力。在日前召开的2016中国农机零部件行业峰会上,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会长陈志、环保部大气管理司机动车环境管理处高杰、安徽全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潘忠德分别从行业、政府和企业的角度提出,智能化是农机发展的方向,也为农机零部件行业带来发展新机遇。
  智能农机装备是发展方向
  陈志介绍,目前国外农机产业发展呈现出五大特点,即:生产组织向集团化、信息化、全球化发展;技术创新强度持续加大;技术向高效率、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产品开发向着提供系统化综合解决方案方向发展;信息、航空航天技术等高科技向农机行业移植。而中国作为世界农机制造和使用第一大国,产业集中度低、整体竞争力弱、品种门类少、高端技术匮乏、产品功能亟待完善、整体技术水平低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在以信息化、智能化为引领的高端技术领域有进一步拉大差距的趋势。
  陈志认为,下一步,中国农机技术要在农机装备多功能作业性能的稳定性、复杂服役工况的可靠运行、生物活性与生命特征对象精准作业的机构与装置创制以及过程监测与操控方向等方面实现突破。他向与会者介绍了经过专家学者共同研究制定出的“十三五”期间促进智能农机装备发展的3个层面、11项重点方向和47项研究任务。
  在基础技术研究层面,要突破土壤植物机器系统应用基础,在农机作业传感器、智能决策与控制、智能服务等技术方面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在关键共性技术与重大装备开发层面,要突破智能设计、作业管理关键技术,开发大型与专用拖拉机、田间作业及收获、设施精细生产等主导产品智能技术与制造质量提升,创立自主的农业智能化装备技术体系。在典型示范层面,要创制适合中国种植农艺和地域特色的丘陵山区、农产品产地处理等薄弱环节装备,支撑全程全面机械化发展。为此,设立了11项重点研究方向,即农机作业信息感知与精细生产管控应用基础研究、农机装备智能化设计与验证关键技术研究、农机智能作业管理关键技术研究、智能农业动力机械研发、高效精准环保多功能农田作业装备研发、粮食作物高效智能收获技术装备研发、经济作物高效能收获与智能控制技术装备研发、设施智能化精细生产技术及装备研发、农产品产后智能化干制与精细选别技术装备研发、畜禽与水产品智能化产地处理技术装备研发与示范、丘陵山区及水田机械化作业技术装备研发与示范。专家将这11项重点研究方向细化为47项研究任务,将通过产学研推紧密合作,分三批完成,其中2016~2020年完成项目19个,2017~2020年完成项目17个,2018~2020年完成项目11个。
  陈志表示,智能农机装备技术代表着最先进的农业生产力,在智能农机装备技术提升的过程中,既需要主机企业的付出,更需要零部件企业的积极跟进。
  排放升级助推技术进步
  国二升国三是今年农机行业最关注的话题之一,高杰在会上表示,每一次排放标准的升级都意味着发动机技术的升级,这对发动机生产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国二发动机一般采用机械泵供油,国三发动机则要用共轨系统供油;国二发动机可以没有增压器和中冷器,国三发动机一定要有增压器和中冷器。到了国四,其可行的技术措施则应该是电控泵+DPF(即柴油颗粒过滤器)、电控泵+DPF(或SCR即催化还原技术)、电控泵+SCR,这对发动机企业提出了技术上的要求。同时,由于部分主机生产企业在电器化技术方面力量比较薄弱,在技术支撑方面将会更多地依赖发动机厂家。
  针对行业内一直诟病的柴油质量问题,高杰也表示,环保部将完善相关标准体系,加强排放监督管理,推出清洁柴油计划,确保燃油品质。
  零部件行业要加强新技术利用
  中国非道路用柴油机每年新增约200万台,全国每年超过1亿吨的柴油消耗总量中,约有20%用于各类非道路移动机械。潘忠德介绍,中国内燃机产品综合能效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差10%~20%,车用内燃机燃油消耗率相差8%~10%,排放水平相差两个等级;非道路移动机械用多缸柴油机燃油消耗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差10%~15%,排放水平也相差两个等级。为解决这一问题,柴油机行业将“掌握核心制造技术和关键工艺技术,建设3~5个共性基础技术平台,推动内燃机节能减排先进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全面实施智能化改造,完成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作为柴油机产业的“十三五”发展目标。
  潘忠德表示,近几年,国产发动机技术虽然得到了飞速提升,主要在中低端农业机械产品上实现了普及,但在高端产品上与国外品牌依然存在很大差距。排放升级对零部件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加强新技术的研发和利用。对发动机生产企业而言,国三产品要在线束防水、ECU安装位置的防震、油水分离、进排气系统、电路系统、匹配特性以及维护保养、油品使用等方面与主机企业进行充分的沟通与合作。发动机行业正好利用排放升级的时机,提升行业的研发制造能力,管理服务能力以及一致性管控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工程机械与起重机BBS ( 沪ICP备18017989号 )

GMT+8, 2024-3-29 19:43 , Processed in 1.24268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