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 发表于 2014-4-11 13:50

杭州三一SCC3200事故原因推测分析

事故现象:大臂拉杆断了,导致大臂落下地面。

原因推测:

1. 是操作不当造成的吗?是因为当时在拔桩作业吗?目前还没有得到现场确实消息。但我们假设就是在拔桩,那么即便拔桩时拉力无法预计,但也不会导致大臂拉杆断裂:原因很简单,吊车上的力矩限制器会阻止过大的力量。即便是力矩限制器失效了,拉杆的安全系数也必须能够保证。借鉴很多国外吊车吊例子,即便是吊的东西过重,导致吊车翻了车,拉杆(很多其他品牌吊车设计使用的不是拉杆,而是钢丝绳)也不会断。
2. 是拉杆的强度不够。有两方面,一是拉杆的钢材强度不够,二是焊接处或者连接处强度不够。

个人认为,第2种原因的可能性最大!国产吊车的履带都能经常断裂,拉杆做为承重的主要结构,质量值得怀疑。明摆着的,很多进口吊车,人家的拉绳怎么就不断呢?

纯属个人猜测,不是结论,希望有关方面不要过敏。

superlift 发表于 2014-4-11 13:52

项目经理胡方建表示,当时履带吊正在起吊一个80多吨的反力箱,估计当时履带吊的把杆缆绳断裂导致把杆倒塌,砸下的反力箱压到了内部施工的工人,把杆横倒在体育场路封锁了整条街。

lu7777777 发表于 2014-4-11 13:58

我的猜想:国产钢材本来不如日本欧洲,多次超载、拔杆形成金属疲劳。设计可能也有薄弱环节。

出问题的机器型号为SCC3200,设备编号09cc03200068,出厂日期为2009年8月21日,工作时间7300小时。2014年4月9日,该设备使用主臂72米,8倍率,100吨吊钩进行拔桩作业时,拉管断裂,臂架坠落,主臂砸向旁边施工的一台挖机。

  “履带吊是严禁拨桩工况的,因为拔桩过程中拉力无法预计,往往达到设备极限。同时,桩往上拔的过程中受力是发生变化的,特别是拔出瞬间会产生较大的臂架回弹,反复操作极易产生疲劳失效。”

液压 发表于 2014-4-11 14:05

这种事故,到时候处理结果,肯定是各打50大板:说司机违规操作;说吊车质量也有问题;说施工方安全管理也有过失。然后处分几个人,再赔死者几个钱,完事!

linwei316 发表于 2014-4-11 17:02

:$:$:$:$

xuejiao 发表于 2014-4-11 18:09

lu7777777 发表于 2014-4-11 13:58
我的猜想:国产钢材本来不如日本欧洲,多次超载、拔杆形成金属疲劳。设计可能也有薄弱环节。

出问题的机 ...

怎么又拔桩了?

lu7777777 发表于 2014-4-11 18:20

xuejiao 发表于 2014-4-11 18:09
怎么又拔桩了?

有工地视频,工人说拔桩,三一也说是拔桩。我不懂什么是拔桩。请解释下,有图就更好了。

xuejiao 发表于 2014-4-11 18:48

lu7777777 发表于 2014-4-11 18:20
有工地视频,工人说拔桩,三一也说是拔桩。我不懂什么是拔桩。请解释下,有图就更好了。

他说的是把杆,你们可能听成拔杆了。

万宝路 发表于 2014-4-12 00:56

lu7777777 发表于 2014-4-11 18:20
有工地视频,工人说拔桩,三一也说是拔桩。我不懂什么是拔桩。请解释下,有图就更好了。

南方人总是把大臂叫做扒杆。不是拔桩

PENGPENG 发表于 2014-4-12 07:58

安全第一理念要在设计制造中体现
吊臂拉索采用焊接拉管结构,焊接工艺是关键!工艺的可行性及稳定性是保证!

sunchang68 发表于 2014-4-12 12:36

lu7777777 发表于 2014-4-12 13:15

sunchang68 发表于 2014-4-12 12:36
你个三一宣传部到处吓捣鼓什么,拔桩拔桩,把你妹,人家说是吊反力箱时“把杆”断了,“把杆”在当地是主 ...

你徐工的比三一公司还清楚,服了。

dangzhihui 发表于 2014-4-12 15:27

:hug::hug::hug:

cjb123 发表于 2014-4-13 11:39

呵呵

sunchang68 发表于 2014-4-13 13:13

sunchang68 发表于 2014-4-13 13:23

M55 发表于 2014-4-14 18:05

杭州不是要搞全市施工机械安全大检查了吗,估计三一的设备是重点检查对象。

卡特彼勒 发表于 2014-4-24 14:51

钢材质量不好,或者是焊接质量不好,反正是质量问题。

cjtlxl 发表于 2014-7-4 21:13

建筑与市政工地的检验机构的检验报告中的参数为360吨,实际出问题的是320吨。

cjtlxl 发表于 2014-7-4 21:15

lu7777777 发表于 2014-4-11 13:58
我的猜想:国产钢材本来不如日本欧洲,多次超载、拔杆形成金属疲劳。设计可能也有薄弱环节。

出问题的机 ...

知道这么详细,佩服,专业人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杭州三一SCC3200事故原因推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