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讯施工 发表于 2019-11-6 11:14

从1920到2019,装载机的百年发展史

作为土石方施工与矿山开采的主要机种,装载机对于广大工友来说自然是熟悉不过,但关于装载机的前世今生,大家又了解多少呢?



20世纪20年代,世界上第一台由农用拖拉机改造而成的装载机诞生,主要用于在建筑工地处理废料。但这种装载机工艺比较粗糙,需要用笨重的绳索带动机械臂工作,操作复杂,性能不稳定,极容易发生事故。



1947年,美国克拉克公司通过改进,用液压连杆机构取代了门架式结构,并采用专用底盘,被视为现代装载机的先行者。该装载机可以用来铲装松散的土方和石方,是装载机发展过程中第一次重大突破。可惜,后来克拉克公司因为效益惨淡,最终破产倒闭。



1951年美国开始采用液力机械传动技术,同时车架结构采用三点支撑,提高了车辆的越野性和牵引性。50年代中期,传动系统的发展是关键性的10年,形成了柴油机——液力变矩器——动力换档变速箱——双桥驱动的传动结构,这是装载机的第二次重大突破。这一系列干劲提高了整机的传动效率、牵引性和使用效率及寿命,也让装载机生产走向系列化专业化。



60年代,装载机制造开始弃用刚性车架,转而采用铰接式车架技术,铲斗随前车架转向,这是装载机发展过程中的第三次重大突破。与钢性车架比,铰接式装载机生产效率更高,转弯半径小,机动灵活,适用于狭窄场地作业,已经与现代装载机结构非常接近。



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这个时期装载机的结构朝向安全,操纵省力,维修方便,减少污染,舒适等方面发展。二十世纪末,主要在环保、安全、简化操作等方面发展,并进入电子化时期。



与国外相比,中国的工程机械研发起步较晚。1966年,中国的第一台轮式装载机Z435下线,这台装载机斗容量1.7立方米,其前身是日本在华展出的125A装载机。



1971年,中国第一台铰接式轮式装载机Z450诞生,国产装载机自此走向自主化生产。



1978年,天津工程机械研究所为轮式装载机制定“ZL”标准,其中“Z”代表装载机,“L”代表轮式。这一标准是中国装载机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国产装载机自此走向规范化。



如今,装载机正朝高效率、高舒适性、高经济性、高可靠性的方向发展。作为国产工程机械的引领者,2016年,三一重机推出SYL956H5型轮式装载机,这是三一倾力打造的新一代长轴距5T级重载型装载机产品,专为重载工况量身打造。

与其他装载机相比,SYL956H5整机动力强劲、传动可靠,驾舱设计更符合人体工学,超强的框架结构更加坚固耐用,具有尖端维修管理系统,和更高的可靠性设计,为装载机新时代的发展迈出新的一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1920到2019,装载机的百年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