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家发一个起重机械国家标准,学习学习(3)
2.10
齿轮联轴器
出现下述情况之一时,应报废:
a.裂纹;
b.断齿;
c.齿厚的磨损量达表14所列数值时。
2.11
气动系统
应设有安全阀和油水分离装置。系统最低压力不应低于45N/平方厘米(4.5kgf/平方厘米),
安全阀压力按设计要求调整。
表14
齿轮联轴器齿轮齿厚的磨损限度
------------------------
用
途
|齿厚的磨损达原齿厚的
|
%
------------|-----------
起升机构和非平衡变幅机构|
15
其它机构
|
20
------------------------
2.12
液压系统
2.12.1
液压系统应有防止过载和冲击的安全装置。
采用溢流阀时,溢流阀压力应取为系统工作压力的110%。
2.12.2
液压系统应有良好的过滤器或其它防止油污染的装置。
2.12.3
液压系统中,应有防止被吊重或臂架驱动,使液压马达超速的措施或装置。
2.12.4
液压系统工作时,液压油的温升不应超过40℃。
2.12.5
支腿油缸处于支承状态时,液控单向阀必须保证可靠地工作。当基本臂在最小工作幅度、
悬吊最大起重量15min后,变幅油缸和支腿油缸活塞杆回缩量不应大于15mm。
2.12.6
平衡阀必须直接或用钢管连接在变幅油缸、伸缩臂油缸和液压马达上,不得用软管连接。
2.12.7
手动换向阀在操纵时的阻力,应均匀、无冲击跳动。
2.12.8
液压系统应按设计要求用油;按说明书要求定期换油。
2.13
润滑
设备应有润滑图,润滑点应有标志。润滑点的位置应便于安全接近,使用中应按设计要求定期润滑。
2.14
为吊运各类物品而设的专用辅具。
应有自紧倾向;无自紧倾向的应有防止滑落的装置或措施。
上述专用辅具及吊挂、捆绑用的钢丝绳或链条,应每六个月检查一次;用其允许承载能力的2倍,悬吊1
0min后按2.2.11和2.3.4等条款的报废要求对照检查,确认安全可靠后,方可继续使用。
2.15
常用简易起重设备
2.15.1
新桅杆组装时,中心线偏差不应大于总支承长度的1/1000;多次使用过的桅杆,在
重新组装时,每5m长度内中心线偏差和局部塑性变形均不应大于40mm;在桅杆全长内,中心线偏差不应
大于总支承长度的1/200。
组装桅杆的连接螺栓,必须紧固可靠;
桅杆的基础应平整坚实,不积水;
桅杆的连接板,桅杆头部和回转部分等,应每年对变形、腐蚀,铆、焊或螺栓连接进行一次检查。在每次
使用前也应进行检查。
2.15.2
地锚的埋设,应与现场的土质情况和地锚的受力情况相适应。
地锚坑在引出线露出地面的位置,其前面及两侧在2m的范围内不应有沟洞、地下管道和地下电缆等。
地锚引出线露出地面的位置和地下部分,应作防腐处理。
地锚的埋设应平整、不积水。
2.15.3
缆风绳应合理布置,松紧均匀。
缆风绳与桅杆顶部应用卸扣或其它可靠的方法连接;与地锚的连接应牢固可靠。
缆风绳越过公路或街道时,架空高度不应小于7m。
缆风绳与输电线的安全距离,应符合表18的规定。
2.15.4
卷扬机与支承面的安装定位,应平整牢固。
卷扬机卷筒与导向滑轮中心线应对正。卷筒轴心线与导向滑轮轴心线的距离:对光卷筒不应小于卷筒长的
20倍;对有槽卷筒不应小于卷筒长的15倍。
钢丝绳应从卷筒下方卷入。
卷扬机工作前,应检查钢丝绳、离合器、制动器、棘轮棘爪等,可靠无异常,方可开始吊运。
重物长时间悬吊时,应用棘爪支住。
吊运中突然停电时,应立即断开总电源,手柄扳回零位,并将重物放下。对无离合器手控制动能力的,应
监护现场,防止意外事故。
2.15.5
手拉葫芦的悬挂支承点应牢固,悬挂支承点的承载能力应与该葫芦的承重能力相适应。
2.15.6
千斤顶的构造,应保证在最大起升高度时,齿条、螺杆、柱塞不能从底座的筒体中脱出。
齿条、螺杆、柱塞在表15的试验载荷下不得失去稳定。
表15
齿条、螺杆、柱塞的试验载荷
--------------------------
额定起重量(t)|小于20|20~40|大于40
---------|----|-----|-----
试验载荷(对额定
|1.5
|
1.3
|1.25
起重量的倍数)
|
|
|
--------------------------
当千斤顶置于与水平面成6°角的支承面上,齿条、螺杆、柱塞在最大起升高度,顶头中心受垂直于水平
面的额定载荷,并且不少于3min时,各部位不得有塑性变形或其它异常现象。
千斤顶使用时,不应加长手柄。
千斤顶底座应平整、坚固、完整。
千斤顶的支承应稳固、基础平整坚实。
多台千斤顶共同使用时,各台动作应同步,均衡。
3
电气设备
3.1
总要求
起重机的电气设备必须保证传动性能和控制性能准确可靠,在紧急情况下能切断电源安全停车。在安装、
维修、调整和使用中不得任意改变电路,以免安全装置失效。
起重机电气设备的安装,必须符合GBJ232—8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
。
3.2
供电及电路
3.2.1
供电电源
起重机应由专用馈电线供电。对于交流380V电源,当采用软电缆供电时,宜备有一根专用芯线做接地
线;当采用滑线供电时,对安全要求高的场合也应备有一根专用接地滑线,即四根滑线。
凡相电压500V以上的电源,应符合高压供电有关规定。
3.2.2
专用馈电线总断路器
起重机专用馈电线进线端应设总断路器。总断路器的出线端不应连接与起重机无关的其它设备。
3.2.3
起重机总断路器
起重机上宜设总断路器,短路时,应有分断该电路的功能。在地面操作的小型单梁起重机上可以不设总断路器。
3.2.4
总线路接触器
起重机上应设置总线接触器,应能分路断所有机构的动力回路或控制回路。起重机上已设总机构的空气开关时,可不设总线路接触器。
3.2.5
控制电路
起重机控制电路应保证控制性能符合机械与电气系统的要求,不得有错误回路,寄生回路和虚假回路。
3.2.6
遥控电路及自动控制电路
遥控电路及自动控制电路所控制的任何机构,一旦控制失灵应自动停止工作。
3.2.7
起重电磁铁电路
交流起重机上,起重电磁铁应设专用直流供电系统,必须时还应有备用电源。
3.2.8
馈电裸滑线
3.2.8.1
起重机馈电裸滑线与周围设备的安全距离与偏差应符合表16的规定。否则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3.2.8.2
滑线接触面应平整无锈蚀,导电良好,安装适当,在跨越建筑物伸缩缝时应设补偿装置。
3.2.8.3
滑线的安全标志
供电主滑线应在非导电接触面涂红色油漆,并在适当的位置装设安全标志,或表示带电的指示灯。
3.2.9
电线及电缆
起重机必须采用铜芯多股导线。导线一般选用橡胶绝缘电线、电缆。采用多股单芯线时,截面积不得小于1.5平方毫米;采用多股多芯线时,截面积不得小于1.0平方毫米。对电子装置、伺服机构、传感元件等能确认安全可靠的连接导线的截面积不作规定。
电气室、操纵室、控制屏、保护箱内部的配线,主回路小截面积导线与控制回路的导线,可用塑料绝缘导线。
港口工作的起重机宜用船用电缆。
3.2.10
电缆卷筒和收放装置
电缆供电的起重机,移动距离10m以上时,应设置电缆卷筒或其它收放装置。电缆收放速度与起重机运行速度同步。
3.2.11
电气配线
3.2.11.1
室外工作的起重机,电线应敷设于金属管中,金属管应经防腐处理。如用金属线槽或金属软管代替,必须有良好的防雨及防腐性。
3.2.11.2
室内工作的起重机,电线应敷设于线槽或金属管中,电缆可直接敷设,在有机械损伤、化学腐蚀或油污浸蚀的地方,应有防护措施。
3.2.11.3
不同机构、不同电压等级、交流与直流的导线,穿管时应分开。照明线应单独敷设。
表16
起重机馈电裸滑线与周围设备的安全距离与偏差
-----------------------------------------
项
目
|安全距离与偏差(mm)
-------------------------|---------------
距地面高度
|
大于4500
-------------------------|---------------
距汽车通道高度
|
大于6000
-------------------------|---------------
距一般管道
|
大于1000
-------------------------|---------------
距氧气管道及设备
|
大于1500
-------------------------|---------------
距易燃气体及液体管道
|
大于3000
-------------------------|---------------
相邻滑线导电部分和对接地的净距
|
大于30
-------------------------|---------------
滑接器距滑线末端距离
|
大于200
-------------------------|---------------
固定装设的型钢滑线,其终端支架细滑线末端距离
|
小于或等于800
-------------------------|---------------
滑线膨胀补偿装置的间隙
|
10~20
-------------------------|---------------
型钢滑线与起重机轨道的实际中心线平行度偏差
|小于或等于长度1/1000,
|但最大偏差:10
-------------------------|---------------
滑线接触面之间的等距偏差
|
同
上
-------------------------|---------------
型钢滑线与起重机轨道沿滑线全长平行度的最大偏差
|
小于或等于10
-------------------------|---------------
悬吊滑线间的弛度偏差
|
小于或等于20
-----------------------------------------
3.3
对主要电气元件的安全要求
3.3.1
总要求
电气元件应与起重机的机构特性、工况条件和环境条件相适应。在额定条件下工作时,其温升不应超过额定允许值。起重机的工况条件和环境条件如有变动,电气元件应作相应的变动。
3.3.2
自动开关
自动开关应随时清除灰尘,防止相互飞弧;并应经常检查维修,保证触头接触良好、端子连接牢固。
3.3.3
接触器
接触器应经常检查维修,保证动作灵活可靠,铁芯端面清洁,触头光洁平整、接触紧密,防止粘连、卡阻。可逆接触器应定期检查,确保联锁可靠。
3.3.4
过电流继电器和延时继电器 :L 老大,标准也不是这样发的吧
排版整理一下,或者集中用附件下载的方式,提供一个首页贴图,这样就很好 :lol 已经很不错了,谢谢楼主~~
回复 1# hezuigui 的帖子
:victory: 已经很不错了,谢谢楼主~~ 有没有pdf的阿? :'(! 复制下来的有 乱码能发压缩包吗?
谢谢 :lol 如果能有PDF格式的就好了!谢谢! 如果能有PDF格式的就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