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与起重机BBS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2020|回复: 28

美国对三一起重机发起“337调查” 究竟谁是谁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17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国对三一起重机发起“337调查” 究竟谁是谁非

三一集团起诉美国总统奥巴马案尘埃未定,7月11日,美国ITC(国际贸易委员会)又宣布,对中国三一重工集团及三一美国公司的履带式起重机产品发起“337调查”,以确定这些产品是否侵犯美国公司专利权。

美国《起重设备及运输》杂志官网截图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当天发表声明说,调查对象是采用“可变位置配重技术”的履带式起重机。顾名思义,所谓“可变位置配重技术” (VPC-Variable Position Counterweight)是通过改变配重距离支点的位置,来延长或缩小力矩,从而达到在不增加配重质量的情况下达到更大吊重的目的。
“可变位置配重技术”之争

美国起诉三一.jpg
采用“可变位置配重技术”的马尼托瓦克31000型履带式起重机
6fee252f90bdf8d08ff3b97d8911f893_副本.jpg
16ce2629c25f7410555acc0df2eb04f9_副本.jpg
31000型履带吊采用的“可变位置配重技术”工作原理图
    “可变位置配重技术”专利技术的确首先由马尼托瓦克集团申请,并应用在著名的31000型履带式起重机上。这款起重机最大起重能力达2300吨,是由马尼托瓦克设计和制造的目前公司最大起重量的履带式起重机。31000型履带吊可通过折叠位于尾部的支架,延伸配重距离履带吊中心的长度。这项技术取代了传统的溜尾机,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起重机铺摊面积和作业地面准备工作。也正因此,韩国起重机租赁商巨头Chunjo(音译为春洲)集团于2013年采购了该款起重机,并于今年4月份完成了首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17 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都闹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7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6月12日,美国威斯康星州的马尼托瓦克起重机公司就已经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诉,声称三一美国所销售的型号为SCC8500的履带式起重机侵犯了该公司专利,要求启动“337调查”并发布排除令和禁止进口令。根据有关程序,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在启动“337调查”后,必须在45日内确定终裁的目标时间并尽快完成调查。通常案件需要在一年内作出裁决。如果涉案企业被裁定违反了第337条款,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将发布相关产品的排除令和禁止令。这意味着涉案产品将彻底丧失在美国市场销售的资格。除此之外,还要求三一销毁所有使用从马尼托瓦克非法获得的商业机密而制造的履带起重机和相关模具、机床及其它设备,并公布其与商业机密相关的文件和物品。
三一美国是否构成侵权

4cee58594e95bc3476ffad19c4ebd084_副本.jpg
三一美国公司销售的SCC8500型履带式起重机

270a9fcb657bad6984b28af92aeea801_副本.jpg

ACE“配重自动平衡”系统工作示意图
  三一SCC8500型履带式起重机,最大吊重为500吨,属于中吨位履带吊。从外观上我们可以看出,其所采用的调整配重位置的方式为油缸伸缩形式,三一将这种结构命名为ACE(Auto Counterbalance Equalization)System,即配重自动平衡系统,它与马尼托瓦克的31000型相比,工作原理相同但是采用的结构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况且两款起重机不属于同一数量级,在设计思路上就有本质的不同,仅仅因为采用了可变位置配重的原理就说是仿制,未免有些牵强。马尼托瓦克在31000型取得成功之后,又计划将该技术应用于小型起重机,起诉三一美国正是为此战略铺平道路。该项设计是否构成专利侵权,还需要看马尼托瓦克所申请的专利条款中的文字描述,如果专利的保护范围是其他品牌的移动式起重机都不能采用配重位置调整原理,而不仅仅是马尼托瓦克31000型起重机的结构,那么申诉就对马尼托瓦克非常有利了。当然,最终的结果还需要等待美国ITC(国际贸易委员会)做出公正的裁断,我们在这里只能推论。
纠纷源自马尼托瓦克前雇员约翰.兰宁
  约翰.兰宁(John Lanning)曾是马尼托瓦克首席履带吊设计工程师,早在2010年1月,他就加盟三一,并担任三一美国履带起重机部部长。在马尼托瓦克的投诉状中,还指出约翰.兰宁将商业机密与三一进行了非法分享。在马尼托瓦克任职期间,约翰.兰宁是“可变位置配重技术”专利发明人之一,主持设计了31000型起重机。在加盟三一起重机后,带领三一的研发团队,针对对欧美高端市场,研制了“8“系列履带起重机,采用了配重自动平衡系统的SCC8500便是其中的代表。他为三一打开美国市场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曾获得三一集团颁发的“外籍专家特别贡献奖”。
  对于投诉中所提及的约翰.兰宁向三一泄密的问题,笔者只能做出这样的推测:首先,正规公司的研发部门都设有相对独立的研发域(研发部门的局域网络),也就是资料只能在研发人员之间进行传递,电脑内的信息是无法带离公司的。当然这只是一个类比,约翰.兰宁任职马尼托瓦克多年,应该是积累了不少有价值的技术资料,但是很难说这些资料能不能带出马尼托瓦克。何况,作为美国顶尖级的履带起重机工程师,仅凭借个人的资历和经验也足以带领三一的研发团队了。至于“可变位置配重技术”专利的所有权问题,我想大家都有这样的常识,研发人员在入职时签定的劳动合同中,必定会有类似这样的条款:所有在职期间的工作成果都属于职务发明,所有权归属于所在单位或公司。即便是个人在职期间申请的专利,企业也拥有优先使用权,因为这些专利往往是在依托企业所提供的条件,以及同事的协作下完成的,不能仅仅属于个人。就目前的线索来看,约翰.兰宁是利用了配重自动调整的原理,采用另外一种结构,实现在了SCC8500上。

约翰兰宁与他心爱的履带起重机合影 美国起诉三一 337调查.jpg
约翰兰宁和他主持设计的三一SCC8500履带吊
  据资料显示,三一起重机公司一直致力于开拓海外市场,其海外销售额已经占到公司销售总额的四成,这其中,美国市场又占到绝大大多数。2012年,三一履带起重机在美国市场占有率达到11%,进入美国市场前三甲。对盘踞北美市场多年的马尼托瓦克集团构成了不小的威胁。树大招风,今年以来,美国已多次对中国产品发起“337调查”,包括华为和中兴在内的多家中国企业被指侵权。这些都给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敲响了警钟,国内企业在研制针对海外市场销售的产品时,在设计初期就应考虑到规避专利侵权的风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17 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尼托瓦可怒了!:lo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17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门外汉至于技术是否完全山寨说不好,但是一般外形都TMD山寨人家,恶俗完了,就是不搞技术创新样子也得有别于人家啊,随便拉出来一个几乎和原版都是相似度百分之90%你就是不是山寨人家,看了样子也会让人瞎想。

国内的1200吨全地面,除了和LTM11200的驾驶室不同彻头彻尾的相同,徐公公出的那个八百吨桁架彻头彻尾的就是LR1750!
徐公公的大履带吊和特雷克斯CC8800一个模子!

再有就是三一四条腿那个几千吨的家伙和马尼托克一摸一样,就再怎么辩解技术上我们门外汉不得而知,反正样子没有一件原创个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17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搞脑子的事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7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michaelmoody 发表于 2013-7-17 14: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是门外汉至于技术是否完全山寨说不好,但是一般外形都TMD山寨人家,恶俗完了,就是不搞技术创新样子也得有 ...

有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17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michaelmoody 发表于 2013-7-17 14: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是门外汉至于技术是否完全山寨说不好,但是一般外形都TMD山寨人家,恶俗完了,就是不搞技术创新样子也得有 ...

徐工1200出新的了 我见过 车桥是2+4+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17 17: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17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陌随便 发表于 2013-7-17 16: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徐工1200出新的了 我见过 车桥是2+4+2+2

十轴了,我觉得用到1200上只是为了做实验,有可能是为改装徐工传说中的1600提升空间,1200吨已经够长了,每多一轴转向半径越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17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陌随便 发表于 2013-7-17 16: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徐工1200出新的了 我见过 车桥是2+4+2+2

再说了只是多加了一个轴,整体上装有变化么?多个轴和利勃海尔LTM11200的相似度也超过85%。说国货山寨人家外形亏么?中联2000吨构造够奇葩的,可是底盘不还是比这LG1750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无非也是过了个轴,我是说山寨外形,没说非要100%完全一样啊,试问1200吨的目前国内的产品有一个上装和LTM11200结构不同的么?难道这不叫剽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17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ehehe 于 2013-7-17 18:05 编辑

也不能完全这么讲,有些形状和结构几乎没有改进或者原创的余地了,差不多就是接近最佳结构了,就好像筷子,再怎么原创,也是两条细棍子,难不成还能搞成盘子样?还有就像轿车,目前怎么创新,都离不开四个轮子一个底盘,对不?中联的2000吨除了支腿行车摆放位置外,底盘结构早就和利勃海尔的不一样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17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victor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17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victory::victor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17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陌随便 发表于 2013-7-17 16: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徐工1200出新的了 我见过 车桥是2+4+2+2

真的假的啊:L :L
十桥底盘,有点可怕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17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求细节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17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炒作而已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17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17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yuansl 发表于 2013-7-17 20:1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真的假的啊  
十桥底盘,有点可怕啊

说错啦2+4+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17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17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陌随便 发表于 2013-7-17 21: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说错啦2+4+1+2

哎,原来如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17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victor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19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陌随便 发表于 2013-7-17 16: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徐工1200出新的了 我见过 车桥是2+4+2+2

10桥?开玩笑吧!在中国好像最大允许上路的就是9桥!中联2000的12个桥是9桥+3桥拖挂的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19 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fu3330 发表于 2013-7-19 12: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10桥?开玩笑吧!在中国好像最大允许上路的就是9桥!中联2000的12个桥是9桥+3桥拖挂的吧

我打错了 是2+4+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21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mei you yan jiu,dou shi mo fa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22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michaelmoody 发表于 2013-7-17 14: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是门外汉至于技术是否完全山寨说不好,但是一般外形都TMD山寨人家,恶俗完了,就是不搞技术创新样子也得有 ...

偶尔剽窃就算了,问题是有些企业把剽窃当成企业文化,还大肆吹嘘;难怪被人家瞧不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27 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victory::victor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6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6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一履带美国市场占有率11%了?那还是不错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工程机械与起重机BBS ( 沪ICP备18017989号 )

GMT+8, 2025-8-27 04:41 , Processed in 1.19374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