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与起重机BBS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2240|回复: 23

论汽车起重机事故市场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12 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论汽车起重机事故市场化
                                          来源:旺发公司  作者:盛廷忠 2013-9-5
一、市场因素
    近10年来,国家建设速度加快,无论公路、铁路、工厂、矿山、高楼等建筑无一不需要吊车。这一市场繁荣促进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中国主要生产吊车的三大厂家;徐工、中联、三一和其它一些小型公司。国外的吊车由于海关税率高。吊车售价基本比国内吊车的高出50%,而且按揭和售后服务在贵州基本上是空白。除少数几个央企拥有老式的外国吊车外。私人资本基本对外国吊车敬而远之。
    10年前由于进入吊装市场的资金短缺,也由于生产吊车的厂家购置门槛高,市场上吊车不多,吊车出租营业利润巨大,租车用户一般信守承诺,租金大都能准时到位,一般退车即付款。一台25T吊车一天能按时进账2500~3000元左右,包月3.6万~4万元之间。租赁65T以上的吊车还得提前预约。2008年笔者去徐工接一台25T吊车竟然排了一个星期的队。随着市场需求旺盛,厂家迅速扩大生产规模,终于导致市场饱和。于是厂家一改衙门作风,主动上门推销,并且以各种优惠政策拉笼用户。融资按揭10%即可提车。对于大用户和“可靠”的客户。甚至零首付提车。
    吊车疯狂增长,工地上处处有吊车。然而吊车操作员的数量却无法跟上吊车增长的速度,老一代的吊车司机是从国有企业下岗或退休。他们由于受单位教育,培训多年,在技术和个人素质上相当优秀。更具有相当丰富的经验。同时也受“教会徒弟,饿死SF”的传统影响。见不惯年轻人的浮躁与骄傲。更因为没有实际的师徒关系,所以不愿将技能传授给下一代。
二、司机的成分
    在吊车数量与操作人员失衡的情况下。老板们不得已高价招聘司机,有国企出来的员工,或者跟师学艺的年轻人。有其它职业转行的农民工。后者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安全教育。这就为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
  1、国有企业下岗,辞职或者退休的职工。他们因为有SF的传帮带。有单位长期的教育培训。有技术人员的专业化管理。具有职业道德和正规的技术知识。但过惯了工人阶级无忧无虑的生活节奏,不能吃苦。
  2、因为有亲戚或朋友是吊车司机,以随车工的身份跟车学习了一些简单的操作要领,便以吊车司机的名义找工作,这类员工聪明刻苦,边干边学,个人素质较好,能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或能成为合格的吊车司机,他们是吊装行业的主力军。
  3、另一类吊车司机是凭着自己的小聪明,想找一个工资高的工作维持生活,搞到一本作业证,凭着三脚猫的功夫,找一台吊车就业,因为技术状态糟糕,老板频繁解雇。然后又去另一家公司,解雇——跳槽——就业——再解雇。没有稳定的工作环境,没有同行的交流学习机会,这类员工职业道德与技术状态较差,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成为吊装行业事故高发的始作佣者。
  4、近年来由外省来黔就业的司机渐多,但是鱼龙混杂,有相当数量司机具有高中文化,在适应贵州山区的状况和习俗后,技术较为可靠。
  5、老板过分注重经济利益,用小农经济意识,家族观念来统领现代化的工业设备,有保险公司作“靠山”,是事故易发的因素之一。
  6、吊车几十年来是国企的大型装备,国有企业有一套正规的管理章程,改革开放以后,个体业主成为吊装行业的主流,国家没有一部专管特种设备安全的法律法规,特种作业证的颁发成了某些部门的营利工具,上几天课,考一张卷子就发给特种作业证,对特种行业管理听之任之。
三、事故因素
   吊车和货车有很大的不同,货车行驶时有空车和重车之分,吊车除比一般的货车较长较宽外,还长期处在重车状态。更难控制,零部件磨损更严重,对道路条件更苛刻,更容易发生事故。另外司机的年轻化也是事故多发的因素之一。
   吊车的事故主要分为行车事故、吊装事故、机械事故三种。
A、行车事故                                                               
1、因为吊车司机的主要工作是吊装,在公路上行驶时间较少,与货车司机相比,经验积累较慢。应急能力相对较差,而行驶完成后紧跟着就是吊装或吊装完成再行驶。驾驶员的心理与环境适应过程相应延长。所以有经验的吊车司机会将行驶速度放慢,从而降低安全事故。
2、驾驶员素质差。空闲时不保养吊车,或是不懂得合理保养吊车,不调整刹车或不会调整刹车。请黄油工加注黄油时不监督、不指挥、不管不问。黄油假打,使隐蔽的润滑部分干磨而损坏发生行车事故。
3、行车大意或经验差产生擦挂事故,这一类事故较为常见,产生的后果不重,损失不大。
4、因为收支腿脚垫不到位,超宽而与其它车辆或建筑物擦挂。
5、不收或者不挂吊钩,行走时吊钩甩动与其他车辆碰撞。
6、进出工地时不了解复杂的道路情况,冒险通行而产生事故,此类事故产生的后果较为严重。
7、在掉头或通过狭窄路面时而发生擦挂,这一类事故也较多,损失也较严重。
B、吊装事故
   除了行车事故对吊车的安全存在威胁外。吊车的另一类事故就吊装事故,吊装事故一般都是人为发生的。吊车司机安全意识淡薄,明知有规章而不遵守,平时不学习吊装技术,不学习安全操作规程。工作时怕麻烦,懒惰,不听指挥,注意力不集中,自以为是、。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1、捆绑重物马虎,怕费力或是不懂捆绑要领,导致吊装时重物滑动或坠落而发生事故。
2、吊移较重物体时离地超过规定的高度,因重物过重或支腿架设不规范使吊车倾斜而产生事故。
3、吊较重物体时使用两个动作不协调而产生事故。
4、斜拉吊装时,速度过快,重物离地时惯性甩动击伤吊车或撞坏设备。
5、空钩上升时速度过快或限位器失效来不及停车,或者不注意观擦,将小钩拉翻,损坏吊车,或小钩飞离击伤人员和吊车。
6、由于对重物的重量不清楚,盲目吊装拉断吊绳产生事故。
7、操作不规范,回转时速度过快,重物猛烈晃动而产生事故。
8、架设支腿时怕费力不用或少用枕木,或者直接将脚垫打在地面上,地面下沉而引发事故。
9、因为受地形限制,或者懒惰不将后腿伸到规定的位置,吊重物回转时重物超过了离地高度,忘记了后腿已经变为前腿,而使吊车翻覆。此类事故损失最惨。
10、视线不清,指挥不到位而发生碰撞事故。
11、将吊车交与他人,或者看见他人擅自动车不制止因而发生事故。
12、吊装前对环境不作评估,产生擦挂碰撞或触电事故。
C、机械事故
机械事故也是人为的。主要是驾驶员责任心不强或不懂机械常识所致。
1、不按时加注黄油而导致万向节、轴承、横直拉杆等关节部位干磨而损坏,行车时产生事故。
2、外请黄油工加注黄油时司机不监督,黄油假打。
3、行车前和行车中不检查、不观察机油和冷却液而致发动机烧坏。
4、不补充液压油,导致在工地工作时停工,影响施工质量和进度。
5、不检查、不调整或者不会调整刹车。不加注刹车水,行驶途中而发生事故、此类事故损失惨重。
6、不检查、不补充齿轮油,致变速箱和牙箱烧坏报废。
7、不检查、不紧固松动的部件,导致小故障变大事故。
四、事故的主观原因
(1)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没有安全措施。
(2)驾驶员工作经验不足,思想麻痹,在安放好起重机后,对于待吊装物体未能仔细查看并评估其重量的情况下,盲目起吊。
(3)高空或远距离吊装时,不遵守汽车起重机技术参数的严格规定,吊臂幅度过大或者副臂过长,重物脱离主体时猛然甩动或下坠从而引发事故。
(4)吊车管理部门管理不到位,吊装作业时未能安排专人进行现场指挥。
五、事故的客观原因
(1)汽车起重机无力矩限制器装置,施工方又无法为驾驶员提供准确的技术参数(如尺寸、重量等),为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驾驶员应进行试吊工作。
(2)吊装时重物不在驾驶员的视线内,在将其吊离地面前驾驶员无法对它进行详细观察并估出重量时,应有专人指挥。
(3)无法拒绝甲方的违章要求,冒险吊装。此类情况驾驶员要凭自己的智慧,用“十不吊”向甲方解释,指出冒险的后果是双方共输。或者排除危险后再工作。万不得已报告老板或技术领导。
六、预防措施
(1)加强对驾驶员的安全教育,使其能熟练地掌握有关技术。
(2)严格遵守《起重机安全操作规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驾驶员须持证上岗,并对车辆定期进行检查、保养等。
(3)对于超高、超大、较重的作业项目,需由吊装单位技术部门进行详细的考察论证,并制定施工方案,还须安排专职人员现场指挥。
(4)从根本上消除因超负荷引起的安全隐患。
(5)选择好吊装场地,架设支腿必须选择地面硬实、地下无塌陷、无沟、洞、管、线的开阔场地。
(6)维护保养好车辆,确保车辆处于完好的技术状态,尤其是要经常检查主臂、卷扬机、支腿缸、支撑垫、变幅缸等部件有无裂纹、漏油等现象。
(7)吊装前,驾驶员必须对每一件吊装重物进行重量评估,严禁盲目起吊。
(8)起重机的每个支腿必须伸缩到位,架设牢固,130T以上的吊车支腿架设必须使用机箱。
(9) 不准用吊钩运送人。
(10)无操作证和酒后都不许驾驶起重机。
(11)操作中必须精神集中、不许谈话,打手机、听音乐、吸烟或做无关的事情。
(12)车上要清洁干净;不许乱放设备、工具、易燃品、易爆品和危险品。
(13)起重机不允许超负荷使用。
(14)起重机吊装重物回转时,重物离地高度不能超过200-300mm。
(15)对吊装较重的物件,只许一个吊装动作,不允许两个机构同时动作。
(16)具有主、副钩的起重机,不要同时上升或下降主、副钩(特殊情况例外)。
(17)不许在被吊起的物件上施焊或锤击以及在物件下面工作。
(18)双车抬吊决不允许重物摆动。不能超过负荷的90%。两车司机要配合默契,互相照顾。
(19)限位开关和升降制动器,要经常检查。
(20)限位器失效后不允许吊装。
(21)升降制动器存在故障时,不允许工作。
(22)被吊物件不许在人或车头上空运行。
(23)对起重机某部进行焊接时,要专门设置地线,不准利用钢丝绳做地线。
(24)吊钩下降到极限位置时,卷筒上必须保留有三圈以上的安全绳圈。
(25)起重机大小钩不允许互相碰撞,不允许用吊车拖拉其它车辆。
(26)吊运较重的物件或液态金属、易爆及危险品时,必须先缓慢地起吊离地面100~200mm,试验制动器、吊车受力部件和地面的可靠性。
(27)修理和检查用的照明灯,其电压必须在36V以下。
(28)要定期做安全技术检查,做好预检预修工作。
(29)下列情况禁止工作(十不吊):
      1、 捆绑不牢不吊;
      2、 超过负荷不吊;
      3、 信号不明不吊;
      4、 视线不好不吊;
      5、 歪拉斜拽不吊;
      6、 违章指挥不吊;
      7、 重物上有人不吊;
      8、 埋设在地下的物件不吊;
      9、 雨雪结冰、四级以上大风不吊。      
      10、没有安全保护措施的易燃、易爆和危险品不吊

七、教训与管理
    因为个体业主和多数吊装公司仍然以家族化或作坊式管理,对安全理论一无所知,企业主以自身的经验来管教司机“慢一点哈” 是唯一专业的管理词语。
    此外,政府的监管有其名,无其实。学习理论不到一个月,开卷考试一张简单的卷子,没有实际操作训练就能拿到特种作业证,就可以成为一个吊车操作手,国家没有现成的特种作业安全管理法,职能部门基本不管不问,不处理特种事故,由事故吊车与受损单位或人员商议赔偿,最后找保险公司赔钱了事。
    既没有处理经过,又没有追究责任,更没有整改措施,不吸取教训是可怕的,但事故前没有预防措施更为可怕。
愚者用流血换取教训!智者以教训避免流血!类似的安全口号在工地上遍地皆是,可是,业主和司机充耳不闻,视而不见。老板眼中饱藏的是利润,司机眼中看见的是下班后美景。他们就是看不见吊车每一个动作后面都隐藏着危险,不去思考万一有危险怎么预防,怎么处理。象棋大师可以看见三步以上的局势,多数吊车司机却连下一步有什么危险都不知道。当然,行内不泛优秀的吊车司机,但为数甚少。
    有基本的文化,干一行爱一行,朴素的职业道德―这样的吊车司机更是凤毛麟角,他们往往是大公司的栋梁,收入相当可观。也被其他吊车业主所看重。他们在吸引凤毛麟角的同时,却不知道怎样培养自己的栋梁,也不考虑怎样留住自己的栋梁,原因是业主自己的压力过大,留住人才需要的是资金,而这一块正是业主的短板。在还贷与加薪的双重压力下,业主往往选择还贷,殊不知人才、市场、安全是最大的还贷动力,缺一不可。
重市场,轻安全。是大多数业主的根深蒂固的习惯,在开发市场,回收资金方面舍得投入。而对于安全管理所需资金,基本上是空白一块,他们不知道安全需要一整套制度的来维护,需要贯彻执行,教育整改。不知道预防事故比生产更重要。宁愿事故后以悲催的心情去处理、去赔偿,不愿投入资金作安全预防。
    家族化管理也是事故高发的一个因数,依仗各自的关系,少数人感觉高人一等,除老板外,以老大自居。把管理人员和管理制度不放在眼里,我行我素,其它员工跟着效仿。规章制度成为纸上谈兵。
    从老板到员工,没有意识到制度是保障公司发展的护身符,随心所欲,朝令夕改,因人而不是因事处理问题,有意无意的偏袒“自己人”,造成员工之间离心离德。员工把对自己不利的规章视为整人。管理层上下为难,被动管理。
    确立了规章制度以后,干部是决定的因素,管理人员必须德才兼备。保持相对稳定的骨干员工队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奖惩分明加老板的人性化,才能使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12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12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警世之言,好,很好,特别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12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是干出来的专家了!问题分析的非常透彻!受益匪浅,感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12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好:victor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12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唧唧复唧唧,。。。。;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12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话在中国说说就算吧!自力更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12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victory::victory::victory::victor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12 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victory::victor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12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太好了,很期待楼主对售后,配件,维修的全面分析。本应是政府做的事情,如果政府监管到位,也不会有那么多的事故发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12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handshake:victor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12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12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行业总体来说从业人员素质很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12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很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13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victory::victory::victor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14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写得真好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6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victory::victor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问题深刻,有自己的见解,赞一个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 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5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说的这些安规。我在国企这些年都做不全。何况是私人车主。所以又行成怪圈。我们去不了私企。累。安全无保障。嫌我们慢。私企的人到我们这里来。我们又嫌他们胆太大。乱干。蛮干。有些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这一行是越干越怕。一家之言。如有冒犯请见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7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英雄所见略同,我也这般考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7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7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非常好:victor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victory::victory::victory::victor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工程机械与起重机BBS ( 沪ICP备18017989号 )

GMT+8, 2025-8-7 02:35 , Processed in 1.30338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