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与起重机BBS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1168|回复: 0

中联重科2013年营收385亿元 预计2014年持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2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月29日,中联重科(000157.SZ;01157.HK)发布2013年财报。2013年全年,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385.4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8.39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7.37亿元。公司同时推出每10股派现1.5元的红利分派案,根据公司截止2013年末总股本77.06亿股计算,本次派现将达到11.56亿元,占2013年净利润的30.11%。

数据显示,中联重科2013年净利润总量预计仍为国内行业第一,但相比公司过去几年的高增长,2013年业绩表现可谓差强人意。2008年到2012年,中联重科净利润从15.86亿元增长到73.30亿元,4年增长3.62倍,年均复合增长达到53.55%。而2013年,中联重科营收和净利分别下滑19.82%和47.63%。

“时代给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黄金20年,现在又给了我们空前巨大的考验。”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在致辞中表示。其实,2013年不仅对于国内工程机械龙头中联重科是一种挑战,对于长期盘踞行业第一的卡特彼勒也是如此。近期公布的卡特彼勒2013财年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56.56亿美元,同比下降16%;净利润37.89亿美元,同比下降33%。

对于2014年,中联重科综合各项运营指标和市场环境判断,预计2014年营收为385亿元,与2013年持平。

多角度控风险


由于工程机械产品的资本属性,除部分销售采用全现金支付以外,通过采用20%首付加按揭、分期、融资租赁等支付手段结合使用。后者在市场环境好的时候,通常不存在问题;一旦市场出现低迷,机械开工不足,尾款逾期甚至短供的情况就会出现。

2013年,中联重科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218天,周转率1.65次;也就是说,中联重科所有销售出去的产品,平均在218天内能收回全款。

“这说明公司信用销售是完全可控的,一般而言,180天以内,公司销售出去的产品的销售额至少回笼80%甚至更多,余款还有产品本身的价值做抵押,不存在需要大幅计提坏账准备的情况。”中联重科总裁助理、董秘申柯表示。

申柯指出,针对信用销售的风险控制,公司从未放松过。2013年,公司一方面对销售业务流程进行梳理检查、规范管理,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另一方面采取收紧信用政策、加强客户资信评审、落实逾期催收责任等手段,多角度严控风险;同时,积极推进二手设备的再制造、再销售,实现销售业务的闭环管理。

在库存方面,财报显示,中联重科2013年存货为87.47亿元,同比下降25.44%;存货周转率为2.67次,属于满足正常销售的库存水平。

资本收益颇丰

“当我看到买入的股票下跌的时候,我总是高兴,因为我又可以以更低的价格买入更多。”巴菲特的这句至理名言反应出他高超的投资哲学。同时,为应对买入股票可能出现的下跌,巴菲特总是持有大量的现金来等待这一情况的出现。

中联重科财报显示,截止2013年年末,公司持有货币资金200.72亿元,占总资产的22.42%;资产负债率53.03%,为行业最低。

同样,中联重科雄厚的现金储备为公司利润增加居功至伟。2013年,中联重科财务费用为负1.36亿元,即为净流入;财务费用较2012年下降142.27%。这在行业企业为财务压力和高财务费用困扰不已的大环境下,着实难能可贵。

“这是公司前瞻性的融资布局的结果。我们在几年前就开始布局国内国外两个融资渠道,最小化融资成本,为股东创造更多财富。”中联重科副总裁兼财务负责人洪晓明介绍。

此前,中联重科分别于2012年4月和12月,通过境外子公司发行5年期、10年期美元债券,分别募得4亿美元和6亿美元。2010年12月,中联重科在H股进行IPO和行使超额配售权,共募得近150亿港元。

研发投入不减

工程机械作为高新技术装备制造业,产品创新的效率和质量,决定市场成败。2013年,中联重科研发支出18.22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4.73%,高于国家规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不少于3%的要求和行业平均水平。

财报指出,中联重科对行业前瞻性、基础性的研发难题持续进行攻关,年均产生300多项新技术、新产品,对公司营业收入的年贡献率超过60%;每年获得的专利授权呈递增趋势,2013年申请专利1699项,在全行业排名领先。

“两会”期间,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的詹纯新提交议案,建议用市场推动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国家以入股的方式和企业共同投入组建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的股份公司,在纵向上补齐产业链短板;另外,国家还应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合适的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组建跨行业的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联盟,从横向打通产业链,加快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中国的主机企业如今已不乏一批百亿、千亿级的龙头企业,但高端的液压件、密封件、传动件、发动机等关键零部件却依然大多依赖进口,如果中联重科在这方面持续领先,并取得率先突破,将成为企业下一个盈利增长点和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市值低估

“卡特彼勒当前市盈率为17.92倍,而作为新兴市场的行业龙头,中联重科市盈率仅9.1倍,着实被低估,主要还是受国内较为悲观的市场和资本环境影响。”一位长期关注工程机械行业的私募基金经理向中国证券网记者表示。

2013年,工程机械行业竞争加剧,部分媒体受利益驱使,对中联重科发起一系列不端指责。中联重科尽管最后得到正本清源,还自身清白,但品牌声誉不可避免受到较大损伤,市值溢价严重缩水。

2013年期内,为应对低估的股价,中联重科第一大股东湖南省国资委和中联重科21名高管分别增持公司股份600万股和1937万股。

“卡特彼勒能拿出100亿美元出来回购股票,中联重科为什么不可以呢?”有投资者在中联重科互动平台上指出。

截至3月28日,中联重科H股上涨5.97%,收于每股5.68港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工程机械与起重机BBS ( 沪ICP备18017989号 )

GMT+8, 2025-8-10 02:54 , Processed in 1.22207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