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接触过很多日系的KATO,还有TADANO的,总的来说,日系的的确非常好,十分的耐用,有的都有近30年的车龄,比起一些国产新车还是有很多优点。德系的我只接触过利勃海尔的120T,由于是90年代的产品还未使用CAN总线,里面的控制线束和麻袋一样粗,但是走线仍然工整,这也体现出德国人的做事的态度。多田野多为北京或锦洲产,总体质量还是不如本土的好,底盘多为UD生产,UD的发动机性能十分好。正常几呼无维修。线束及电系在当时来说算是很先进了,国产在这方面实在太差,整个就一蜘蛛网,24V电系短路烧的皮都没有。当然从一辆吊车,可以看出来一个国家的工业体系制造能力,虽然我们可以造出900T吊车,但主机是谁的,主液压泵又是谁生产,电液比例控制、比例分配阀,流量传感器、液压马达, 液压阀, 齿轮箱, 转向器, 电控元件,桁架管材,哪怕一个螺栓也是进口的。就算多田野把TADANO AR-5500M全套图纸给我们,我们一样造不出来,因为我们根本没有把核心的东西吃透,因为我们根本没有这些设备配套,别人不卖给你,只能去造8T吊,我们只是照葫芦画瓢。很多东西是体制造成的,大家都浮燥的很,领导都是向GDP看,更何况是企业。懂数控的人都知道发那科、德马克、不是日本就是德国的,我们所做的五轴都是由他们的系统做的,机床是工业母机,是整个工业的基础,和吊车行业一样“葫芦画瓢”。我现在所做的行业,连个接钮都用日本富士的,总体工业基础的差距50年都不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