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与起重机BBS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12933|回复: 139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11 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徐工用的中心电气滑环,丹阳某厂产,由于防水简陋,使用仅一年多已锈蚀斑斑,滑套锈死,把八根线全部切断。
Resize of 照片 014.jpg
Resize of 照片 013.jpg

固定螺丝锈的只能割

固定螺丝锈的只能割
Resize of 照片 016.jpg
Resize of 照片 01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11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还好50k改双发后剩余一套,加强防水后换上。
Resize of 照片 018.jpg
Resize of 照片 01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11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时断时正在作业,从电瓶接了根临时电源才把车收了。当然,对比这个滑环断了把30多根线切断就实在不值一提了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09/27/content_10122911.ht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1 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害得楼主又得补漆了!:dizz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1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lol前排就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1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质量 还是质量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1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sleep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1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细节上就不会注意些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1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funk: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1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徐工在细节上是差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1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太正常了
会修吧没什么事自己修修就能用
要是不会修
就进没修车的怎么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1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国产质量还需提高:lo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11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徐工B系列的大灯,也是丹阳产,难看就不说了,使用不到三个月反光碗就会被震掉,换个原厂的要300多,关键是换了还会坏,不知厂家做过耐用性检验吗?无耐只好自己铆上。另大灯插头没有一个不因过热软化的。
Resize of 照片 004.jpg
Resize of 照片 00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11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棚灯买来就是漏水的货。
Resize of 照片 01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1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棚灯买来就是漏水的货。
btgs 发表于 2009-6-11 21:55 [url=http://www.cranebbs.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http://www.cranebbs.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quote[/url]]
哈哈,同样的结果,我的这个灯里也都是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11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空调蒸发器里的风机也如此短寿,无法修理,只有更换。
Resize of 照片 001.jpg
照片 002.jpg
Resize of 照片 00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11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意,燃油表表针也会掉!
Resize of 20090520190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11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所列产品都是配套厂供应的,基本就是玩具级产品,谈不上是工业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1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2 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2 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厂家采购人员吃了不少回扣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2 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Q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2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毕竟只是配套损坏,那也不是徐工生产的,怪它又有什么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2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毕竟只是配套损坏,那也不是徐工生产的,怪它又有什么用?!
yxx123 发表于 2009-6-12 08:40 [url=http://www.cranebbs.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http://www.cranebbs.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quote[/url]]
嘿嘿,我好象又听到了厂家售后服务的常用语!:lo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2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

都体验过
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2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徐工的采购也太没水准了,虽说不是徐工产的,但对整个产品有很大影响。BS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2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毕竟只是配套损坏,那也不是徐工生产的,怪它又有什么用?!
yxx123 发表于 2009-6-12 08:40 [url=http://www.cranebbs.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http://www.cranebbs.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quote[/url]]

那你的意思是只有怪我们自己不长眼睛买了它的产品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12 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采购水准问题,是整个基础工业还很薄弱,实际水平远低于吹嘘水平,行业就是两个字:浮躁。看看这篇文章  :                           任何人都不能否认,中国已经是一个科技大国,更是一个工业大国。
但是如果有人让我用一个词对目前中国的现状或者说中国科技和工业的现状作一个评价的话,我只能想到一个词:--浮躁!......甚至不光是科技界,整个国家乃至整个国民群体都能用这个词概括!

  中国的科技人员数量恐怕在全世界也是数一数二的,有规模庞大、门类体系齐全、各部委自成体系的巨大的科研院所体系以及数以百计的高校,每年我们国家毕业的硕士、博士、博士后等等高级学位的知识分子数量在发展中国家里能让别人眼红。我们搞出了卫星火箭、造出了原子弹核潜艇、能造几乎所有门类的武器装备、能满足国内各种民用行业的大部分需求。更有成百计的"核心期刊",每个月都有天文数字的科技论文诞生,每年有四五十万个专利申请,在许多领域我们的科技工作者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从这个角度上,中国似乎已经站在了一个科技极为发达的科学大国的地位。但当你低下头来仔仔细细探讨中国的实际科技实力时,却仍旧能发现美丽外表下的诸多问题!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不但没有像样的工业和科技,文盲率也高得惊人,那时候连火柴都被称为"洋火",可见中国的工业能力了。当时的解放军不但主要的武器弹药要靠缴获,自己也仅能利用极为简陋的设备生产一些最基本的枪械弹药,大型一些的装备很多即使缴获了也因为各种原因而无法使用,海空军更是几乎为零。但是中国和苏联结盟后,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段时间的无私的帮助。(虽然后来闹翻了,可当时的援助无论是从层面上还是从深度上都绝对算得上是无私!)由于中国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只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建立了完整的重工业和军工体系,而未及对整个工业体系进行均衡的调整。(苏联人自己这方面做的也很差,很难说就是当时我们即使调整了又能做到多好。)到了60年苏联撤走专家的时候,中国已经能生产包括超音速战斗机、中型坦克、轻型海军舰艇和潜艇、短程弹道导弹等等当时绝对算得上高科技的重要军事装备,更是拥有的苏联提供的当时最先进最核心的***的简单资料、反舰导弹、米格-21战斗机、空空导弹等等样品和资料,加上苏联专家手把手建立起来的军工体系,一下子将中国的科技水平尤其是竣工科技水平带到了世界的最前列。可以说没有苏联的帮助,我们的科技成长速度将至少再延缓很长时间。

  可事实上,中国的科技人员虽然在苏联人帮助的基础上集中全力搞出了两弹一星,但在其他领域上基础实在是太过薄弱,根本没有自主研发的能力。可毕竟中国没有经历过工业革命长达百年的洗礼,锻炼出一支懂科学又有熟练技术的科研人员及技术工人队伍,几乎是靠着填鸭式的"恶补"迅速在十年间走完了一般工业国家需要50年甚至100年的道路,更没有一般国家科技积累阶段无数次的尝试与失败。这样的队伍在很长的时间内,连仿制都很艰难,更别提自行研制了。照着苏联人的图纸或样品仿制还磕磕碰碰,一旦要自主创新就马上趴了窝。航空工业最是明显,中国几十年来搞过的战斗机项目也不算少,可最终搞成的寥寥无几,八十年代才算是小心翼翼地将放大了一圈的"双发米格-21"歼八彻底搞成功,而米格-21这样的老骨头直到现在还拿着啃来啃去,即便是换机翼换发动机,可飞机的基本构型也没有什么变化。自行研制的机型问题良多,试飞时间长得令人心痛,常常是飞机定型了也早就落后了。航空发动机领域就更别提了,一个斯贝发动机,六十年代西方国家水平,我们落后了差不多近40年才全部国产化,那个发动机的推重比才是5~6的级别,我们的飞豹装上了国产化的"老年"心脏后,却抬头发现发达国家的发动机都能达到10以上的级别了!至于机载设备......我还是别说了!要不是当年同美国的和平典范计划,我们连1553总线的布置方法和思路都不知道。

  当然,平心而论,中国从一穷二白走到现在的科技水平,将文盲率下降到了一个令人可喜的地步,已经是一个极大的进步了!到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在一个极端封闭的环境下还是颇有些让全世界刮目相看的独特创新的,要不是十年浩劫耽误了不少时间,害死了不少优秀的科学工作者,我们的科技水平肯定还能再抬高一大截!

  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同欧美的"蜜月"时期里,我们看到了欧美的先进发达的技术,痛感自己落后太多,大量引进了不少先进设备和技术,甚至是不少欧美的先进军事装备。为了冷战,欧美国家也颇舍得下血本,连黑鹰、MK-46、潜艇声纳、炮侦雷达等等当时的尖端设备都卖给了我们。我们也接触到了比苏联军标体系更加科学完善的美军标体系,对方装备的先进性和维护性之佳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们的民用工业体系逐渐和西方国家接轨,这也使我们的军工体系更好地融入到了美军标为代表的西方军用品工业体系中去了。按理说,这应该是个很好的契机,应该能使中国的科技尤其是军用科技提升一个巨大的台阶,将中国与世界科技水平之间的差距逐步缩小甚至有所赶超。

  可是,我不得不说,我们没有!......甚至我个人认为我们的科研能力与世界水平的差距被逐年拉大了!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将主要的科技力量放在了尽快提高中国民用工业的发展上,确实也很快缩短了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但我们采取的方式并不是自研而是引进和仿制。不能不说这两种方式确实是立竿见影的"速成"方式,但也造成了我们的科研只能跟着发达国家的成果后面跑,很难有新的突破的窘境。当然,从经济上说并不是自研的都是好的,如果成本太高的话还不如外购。可这个定律似乎用在民用领域更好一些,放在了军工研究上则是极不适用的。举个例子,从中美蜜月时起中国几乎放弃了自己的军品电子元器件工业,反正当时比自己造的好一百倍的都能买到,还比养活几千人的工厂便宜一大截,何苦自己造?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很快我们就在89和苏联解体之后尝到了苦果。可维持一个工业门类比重建要容易的多,到了今天我们的火箭上没有了进口的电子元器件,根本没办法上天。

  中国提出了863计划之后,中国的主要科研方向从自主创新变成了"科技跟随",欧美发达国家搞出了什么我们就跟着搞什么。虽然表面上我们可以少走弯路,缩短和先进水平的差距,可我们无论如何努力也不过是在证明或者重现了欧美走过的研究路线是正确的而已,还不要说我们能从公开渠道了解到的别人的研究路线是不是对方故意放出的烟幕,好把我们引入歧途。除了我们外,没有哪个国家会傻到将自己的核心科研成果放到什么国外"核心期刊"上换取职称评定的本钱的。科技的一味跟随使我们的自主研发能力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如果不打破这个窠臼,我们的科技水平就不可能谈到什么超越。

  我们目前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大多数是站立在西方发达国家的肩膀上取得的!那些我们平日里忽视的做为辅助的却不可或缺的仪器设备和机器机床等等大多都是进口的,每每国家一个重大科研项目立项之后,都会迎来一个科研仪器设备的外购高潮,可以说各个研究院所里面拿得出手的主要设备大多是进口的,我们根本没有能力制造和研发高水平的科研仪器设备。所以说,我们的很多科研水平离开了进口都是空中楼阁,我们的实际科技水平应该更多地体现在这些方面。而工业上,我们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工业中最基础的材料工业。我们所能炼的钢号数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数倍,一方面我们是最廉价钢号的最大生产国,一方面我们稍好一点的特种钢都需要进口。这仅仅是我们在无数项落后的工业项目中比较明显的一项而已。

  还是得说到我最开始说的"浮躁"这个词!也许是体制、文化、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几乎每个中国人都有一种时不我待的急迫感,可这个急迫感并没有太多地用到正地方上!无论是政府,科学家,还是国民都有一种想要一夜暴富的潜意识,所追求的根本不是一个长久的平缓的稳妥地发展方式,而是急功近利的粗放的拼资源的投机取巧的"捷径",都想立竿见影地看到"成果"。于是乎,政府杀鸡取蛋地拼资源来提升经济,科学家靠短平快项目来争取拨款或职位提升,老百姓幻想着一夜成名彩票乍富,小姑娘想着网上一脱成名,不可谓不浮躁!可这样带来的影响却颇为深远。

  从表现上来说,一个是中国的科研机构都偏好研制"主机",不愿意搞配套,因为那样的话只能喝汤吃不上肉!加上科研机构体系重叠,造成了一有主机项目就会有大量研究所一拥而上,而基础研究无人问津。不但造成了科研力量和经费的浪费,还使得我们的基础能力进步相当地缓慢。另一个是,有"能力"去上下活动的院所和大学有经费,而不易见成果的项目无人问津。由于拨款集中在中央机关的几少数单位手中,各个院所为了获得拨款而各显神通,能得到机关"赏识"的项目主管就能得到拨款,而比较"木讷"的科学家恐怕很难得到。这不但滋生了腐败,还使得一批在基层默默无闻埋头工作的科研工作者根本没机会申请到拨款,而那些天天泡在北京请客吃饭的项目负责人挥霍无度,试问将如此多精力放在拉关系跑上级的科学家其真实研究水平和放在科研上的精力能有几何呢?

  还有更加令人心痛的影响就是,拨款的政府化造成了科研方向上的急功近利,更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基层的造假风气!政府官员并不懂科研,他们拨款在很大程度上希望得到的回馈是"成效",只有得到了成果才能变成自己升职的本钱。可以想见,官员们对项目的评价第一个出发点肯定是多长时间出成果,那些需要长时间研究积累,拨款大周期长风险较高的项目绝对不会是首选,而那些拨点钱从国外引进些东西攒起来就能出"成果"的项目当然大受欢迎。下级科研单位也投其所好,用短平快项目来迎合上级,甚至主动作假。在某些情况下,科技成果的评审根本就是沆瀣一气的闹剧,某些成果根本就是将国外的设备换个壳子而已。(沸沸扬扬的"汉芯"案就是如此,还有很多但不能多说。)另一种造假是被逼无奈的,上级为了在某环节取得重大突破,给科研下最后时限,违反了科研的基本规律,超越了下级研究单位实际能力。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和所里未来的拨款,只能闭着眼睛作假。

  还有就是体制带来的其他问题,比如说效率低下等。一个项目立项后申请拨款,最少也要在部委间走几个来回,批下来了等拨款到位还要引进设备,又要审批!经常是一个项目从立项报告到设备全部到位需要三年五载之久,如果遇到汇率变动或外商产品更新换代造成预算不够,又得重新申请审批一遍,时间就更长了!这样的效率如何能保证科研的进度和先进性?这样的类似问题还有很多......

  中国作为一个工业和科技大国,有太多的关乎与科技和工业基础能力的设备我们是直接外购的,说我们是跛足的一点也不为过。我们虽然能制造世界上最多的冰箱洗衣机电视机,可压缩机技术是引进的,冷轧薄钢板是进口的,电视机显像管生产线一样是进口的。看看中国的螺丝钉,再有机会用用德国原产的,差距一下子就可以看出来。再看看我们的工人,国外的工人经过职业培训就能够上岗,而我们技校培训出来的工人水平是什么样的?推远一步看看中国的教育体制,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我们虽然有大量的大学生,可八股式的教育使我们的学生在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上差距甚远。大学扩招以后,生源和教育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倒退,片面地追求高等教育的人数并没有获得良好的效果,反而造成了大学生的供给超过了国内的需求,大学生又多不愿意到基层甚至是偏远地区工作,使就业情况一再恶化。事实上,我接触过一些国外的专家技师,对比国内的同样岗位上的我们自己培养出来的博士硕士们,无论从敬业精神还是从技术水平上都要大大领先我们一步,国外一个小助教或者工程师经常就能将我们某些教授们讲得哑口无言,这就是人才的差距。

  另外还有工业和科研管理的问题,前面说过中国的科研机构有学科重叠资源浪费的现象,这也是科研管理不善的表现之一。我国是一个解放后瞬间成长起来的工业国家,没有经历过长时间的工业发展,产权所属方式也和别国不同,使得在工业企业的内部管理上远远比不上发达国家。不但冗员严重,规章制度也多流于形式。我不是什么专家,只是想就自己的一些感性认识谈一下。我去过数次欧洲,参观过多家欧洲的企业,百名雇员的企业在那里就是很大的企业了,瑞典一家企业只有100人却在全球占据了某产品的50%以上的市场,德国某企业也是一百多人,更是世界上顶级的光学镀膜设备的权威生产厂。(该企业是上世纪70年代就进入中国市场了,但一直没有在中国设厂。问他们原因,回答是:在中国考察多年,但没有找到符合他们标准的螺丝!可见中国不具备生产组装这么高水平光学镀膜设备的能力!这个亲耳听到的回答让我实在是......汗!)进他们的工厂可以说是一种享受,电线管路清晰规整,每个工位整洁利索,所有管路接口都能在工位旁边的管路站中找到,工厂内没有一点凌乱的电线管路。厂房顶上有数台不同吨位的遥控龙门吊,可以轻松地在厂区内吊装大部件或者移动整机。在备件车间主要精密零件计算机管理,输入一个零件编号,电子保管柜就会自动将装有该零件的抽屉转到你面前打开。每个工人都有一部小推车,走到哪里推到哪里,里面有常用的各种配件工具及工作手册,每做完一项安装都要在流程表上签字。任何一个接手的工人只要一看流程表,就能知道前任装配到什么地方了,上班时间每个工人的自觉及认真更是让中国团组的人汗颜。对比起我们国内研究所内满地乱拉的电线水路和混乱的管理,需要吊装设备时现在墙上打眼装手拉葫芦,实在是高下立判!另一个让我记忆深刻的事情是某国的某著名的光学玻璃生产厂,小小一个盒子大概就只能勉强装一支普通玻璃水杯,里面是50片超薄的光学玻璃,连盒子总重不足一磅,而每片的价格竟达近百欧元!我当时就想,人家的这是什么样的附加值?这么一小盒子我们要用多少双鞋多少T恤多少个廉价玻璃杯才能换来呀!?这才是中国和发达国家真正的工业水平差距!--人的差距!技术的差距!管理的差距!附加值的差距!

  静下心来看看,中国的科技水平和工业实力远没有看上去的那么美!当然,我在这里主要指出的是我们的缺点,我们也不能完全妄自菲薄,中国的工业实力和科技实力从绝对数字上来说还是相当强大的。我们能造几乎全科目全体系的军工产品,世界最大的家电生产国、最大的轻工产品制造国,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和造船国之一,等等。我们能找出无数个"最"来。说了这些缺点,只是希望我们能够注意到自己的漏洞,努力更正自己的缺点,不要急功近利,不要浮躁,努力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将中国的科技水平和基础工业水平带向更高的高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2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有徐工的吗让你们老总也来看看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12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tgs 于 2009-6-12 15:27 编辑

哈哈,老总们比谁都明白现状,您看过就行了!我就是没事发泄一下,欢迎拍砖:lo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2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管理制度。。。。
腐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2 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刚换了前面大灯   350元     带黑边要45元。   一共要395元   太黑了!  普通卡车就100左右就能买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12 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向助力缸非作用部分一年就这德行了
调整大小 200906122171.jpg
调整大小 20090612217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sunchang68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9-6-12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2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lo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2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问题N年前我就给徐工提过意见了,可是人家是这个行业的老大,你爱买不买,就这样的货有时候还得等,人家哪有这时间管质量?等市场饱和了,他们卖不动了,就有时间来处理质量问题了,不要着急,慢慢等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2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同感啊~~~~~~~~
我 的也 都遇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12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34# btgs  
经常抹点油就不会这样了,
sunchang68 发表于 2009-6-12 21:40 [url=http://www.cranebbs.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http://www.cranebbs.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quote[/url]]哪本书教你在活塞杆上抹油?活塞杆要镀铬并磨光,就是镀铬工艺不过关才会这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12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拍出来的只是看得到的,看不到的更多。我只想表达:这些小问题有的并不是技术问题,但是小问题累积起来就是大问题,这种品质即便仿造出500吨又能证明什么?实际我们是爱国产车的(虽然没有什么自己的核心技术),每次宝马展最关注的还是国产车的进步,毕竟我们买得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2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同感小毛病不断整天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工程机械与起重机BBS ( 沪ICP备2025134921号 )

GMT+8, 2025-9-4 15:04 , Processed in 1.24944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