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与起重机BBS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1634|回复: 21

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未来之路何去何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13 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徐中三 于 2012-4-13 08:02 编辑

工程机械股钱紧 三巨头应收款340亿2012年04月12日08:0821世纪经济报道




曾一度是机构最青睐的工程机械行业,如今却因信贷政策及地产基建影响而风光不再。

4月11日,徐工机械000425.SZ)披露2011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329.71亿元,同比增长28.03%;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79亿元,同比增长15.12%。

但在这看似靓丽的财务数据下,却隐藏着应收账款暴增、现金流紧张等隐患。这并非个案,在行业增速整体下滑的背景下,三一重工600031.SH)、中联重科000157.SZ)也都遭遇类似窘境。【在这看似靓丽的财务数据下,却隐藏着应收账款暴增、现金流紧张等隐患。这并非个案,在行业增速整体下滑的背景下,三一重工(600031)、中联重科(000157)也都遭遇类似窘境。曾一度是机构最青睐的工程机械行业,如今却因信贷政策及地产基建影响而风光不再。】

三巨头应收账款达340亿元

徐工机械年报显示,其去年年末的应收账款为97.72亿元,同比增长148.36%,其增速远高于其收入28.03%的增速。如果加上7.36亿元应收票据和6.07亿元其他应收款,其2011年期末应收款项达111.15亿元,是净利润的3.3倍。

徐工机械对此的解释是受工程机械市场持续回落影响,行业竞争更趋激烈,导致全行业包括公司整体应收账款占用继续加大。

上海一位基金经理坦言,在信贷紧缩和地产调控的背景下,盲目扩大销售规模,是导致徐工机械应收账款增速加大的主因之一,“过度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会带来更大的收款风险,如果下游销售不行,谁能保证到时候能及时还款?”

这并非个案,机械“三巨头”均存在此类风险。

三一重工2011年年报显示,其去年实现营业收入507.76亿元,同比增长50%;净利润86.49亿元,同比增长54%。但其应收账款达到113.05亿元,同比增长97.3%。

中联重科2011年年报显示,其去年实现营业收入463.23亿元,同比增长44%;净利润80.66亿元,同比增长73%。但其应收账款达到116.58亿元,同比增长67.81%。

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的应收账款增速同样远远超过其收入的增速。如果加上应收票据和其他应收款,三一重工应收款项累计达131亿元,是净利润的1.5倍;中联重科的应收款项达到136亿元,是净利润的1.7倍。

如此计算,三大巨头的应收账款达340.78亿元。

应收账款的增多必然带来坏账的增多,徐工机械已开始遭遇“赖账者”。

在年报中的“单项金额重大并单项计提换张准备的应收账款”一栏,“坏账准备余额”已达3747.6万元,其中嘉峪关市力天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的197.529万元全部计提,原因是“逾期”;淄博海湾经贸有限公司的2400万元应收账款计提20%,原因仍是“逾期”;另外,“按揭回购(零星户逾期)”的2192.06万元全部计提。

最值得关注的是,哈尔滨市中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下称中成机械)的一笔2935万元应收账款,计提比例达到29.91%,理由是“按揭,诉讼主体不清,逾期难诉讼。”

南京证券机械行业研究员章琪告诉记者,对中成机械的计提比例还算是较高的,“但对这种按揭销售模式,对方缺乏抵押无形中加大了风险。”

据了解,银行的工程机械按揭一般实行“总对总”的模式,即贷款是给购买的客户,一旦出现逾期未支付本金和利息的情况,将由各品牌的总厂来支付,而总厂则通过扣罚返点或保证金的方式来追究一线经销商的责任。

“如果购买机械机主没钱,经销商就只能把机器拖回转为二手机销售,近60%通过专门的二手机贩子销售,另有近40%该经销商自己找二手机用户。”不过,据上述基金经理的调研信息显示,现在二手机周转也开始滞缓。“像中成机械这种诉讼主体不清的就比较麻烦,如果诉讼无果,未来徐工机械会继续计提坏账。”

“紧绷”的现金流

应收账款的陡增,还导致现金流出现紧张。

徐工机械年报显示,其短期借款37.1亿元,较去年初增加178%;存货为67.21亿元,同比增加13.86%。更值得注意的是,其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出20.3亿元,这比其2010年的净流入6.82亿元大幅减少,也较去年前3季度净流出5.79亿元进一步恶化。

同样,三一重工的2011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22.79亿元,而2010年同期则高达67.9亿元,同比下降66.23%。

另外,三一重工的短期借款及长期借款较年初分别增加90%、451%,借款的增加导致财务费用同比增加171%,财务费用率较2010年上升0.7个百分点,达到1.6%。

和徐工机械不同的是,三一重工还有巨额回购贷款余额。

截至2011年12月31日,三一重工负有回购义务的累计贷款余额为210.22亿元,客户逾期按揭款及回购款余额为11.61亿元。目前,三一重工表示,已将代垫和回购的客户逾期按揭款余额,转入应收账款并按相应账龄计提坏账准备。

上述基金经理告诉记者,按工程机械行业惯例,承购人以所购买的工程机械作抵押,向银行办理按揭,按揭合同规定单个承购人贷款金额为购工程机械款的70%-80%,期限通常为2-4 年。按三一重工与按揭贷款银行的约定,如承购人未按期归还贷款,则负有回购义务。“如果这些客户最终无法还款,三一重工将不得不承担苦果。”

中联重科的经营活动现金流为20.9亿元,较2010年大为改善,但其原因是发行H股募集资金总额近150亿港元。

“现金流的紧张,主要是三大巨头在去年调整了信用销售政策所致。”章琪告诉记者,受国家宏观调控和经济景气度影响,徐工等“三巨头”去年采取了加大融资租赁、分期付款等激进的销售策略,虽然销售量继续上升,带来账面业绩增长,但也加剧了运营资金的紧张。

一季度销售依旧低迷

在应收账款和现金流夹击下,工程机械行业在一季度却并没有迎来好消息。

据工程机械协会的统计显示,今年2月份挖掘机、推土机和压路机销量同比分别下降22.98%、17.96%和30.5%;装载机销量同比增长9.16%;上述四个产品的环比数据分别增加了199.14%、113.48%64.33%和150.94%。

虽然2月份工程机械销售季节性回升,但总体需求仍旧偏弱,2012年1-2月份,装载机、挖掘机、推土机和压路机的销量累计分别同比下降了18.21%、33.1%、44.02%和41.34%。

“拐点何时能够到来,目前还没有看到任何迹象。”上述基金经理告诉记者,他近期在江苏和浙江等地的调研发现,下游开工状况并没出现明显好转,行业一季度销售依旧低迷。”

章琪认为,虽然3月和4月是工程机械销售的传统旺季,但从目前下游需求判断,可能会出现旺季不旺的态势,“信贷政策和地产基建的投资是影响工程机械行业的两大主因,其调控放松时点和力度影响很大。”

据上述基金经理透露,由于应收款逾期率上升,工程机械的部分经销商越来越重视债权管理,已开始聘请第三方催缴机构参与收款。

目前,今年1、2月份工程机械股经历了比较充分的预期修复行情,而伴随着3月份挖掘机销量可能低于预期,这波行情中止。申银万国证券研究员李晓光认为,工程机械股的下一波走势要看挖掘机销量能否持续超预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3 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曾一度是机构最青睐的工程机械行业,如今却因信贷政策及地产基建影响而风光不再。

4月11日,徐工机械(000425.SZ)披露2011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329.71亿元,同比增长28.03%;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79亿元,同比增长15.12%。

但在这看似靓丽的财务数据下,却隐藏着应收账款暴增、现金流紧张等隐患。这并非个案,在行业增速整体下滑的背景下,三一重工(600031.SH)、中联重科(000157.SZ)也都遭遇类似窘境。

三巨头应收账款达340亿元

徐工机械年报显示,其去年年末的应收账款为97.72亿元,同比增长148.36%,其增速远高于其收入28.03%的增速。如果加上7.36亿元应收票据和6.07亿元其他应收款,其2011年期末应收款项达111.15亿元,是净利润的3.3倍。

徐工机械对此的解释是受工程机械市场持续回落影响,行业竞争更趋激烈,导致全行业包括公司整体应收账款占用继续加大。

上海一位基金经理坦言,在信贷紧缩和地产调控的背景下,盲目扩大销售规模,是导致徐工机械应收账款增速加大的主因之一,“过度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会带来更大的收款风险,如果下游销售不行,谁能保证到时候能及时还款?”

这并非个案,机械“三巨头”均存在此类风险。

三一重工2011年年报显示,其去年实现营业收入507.76亿元,同比增长50%;净利润86.49亿元,同比增长54%。但其应收账款达到113.05亿元,同比增长97.3%。

中联重科2011年年报显示,其去年实现营业收入463.23亿元,同比增长44%;净利润80.66亿元,同比增长73%。但其应收账款达到116.58亿元,同比增长67.81%。

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的应收账款增速同样远远超过其收入的增速。如果加上应收票据和其他应收款,三一重工应收款项累计达131亿元,是净利润的1.5倍;中联重科的应收款项达到136亿元,是净利润的1.7倍。

如此计算,三大巨头的应收账款达340.78亿元。

应收账款的增多必然带来坏账的增多,徐工机械已开始遭遇“赖账者”。

在年报中的“单项金额重大并单项计提换张准备的应收账款”一栏,“坏账准备余额”已达3747.6万元,其中嘉峪关市力天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的197.529万元全部计提,原因是“逾期”;淄博海湾经贸有限公司的2400万元应收账款计提20%,原因仍是“逾期”;另外,“按揭回购(零星户逾期)”的2192.06万元全部计提。

最值得关注的是,哈尔滨市中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下称中成机械)的一笔2935万元应收账款,计提比例达到29.91%,理由是“按揭,诉讼主体不清,逾期难诉讼。”

南京证券机械行业研究员章琪告诉记者,对中成机械的计提比例还算是较高的,“但对这种按揭销售模式,对方缺乏抵押无形中加大了风险。”

据了解,银行的工程机械按揭一般实行“总对总”的模式,即贷款是给购买的客户,一旦出现逾期未支付本金和利息的情况,将由各品牌的总厂来支付,而总厂则通过扣罚返点或保证金的方式来追究一线经销商的责任。

“如果购买机械机主没钱,经销商就只能把机器拖回转为二手机销售,近60%通过专门的二手机贩子销售,另有近40%该经销商自己找二手机用户。”不过,据上述基金经理的调研信息显示,现在二手机周转也开始滞缓。“像中成机械这种诉讼主体不清的就比较麻烦,如果诉讼无果,未来徐工机械会继续计提坏账。”

“紧绷”的现金流

应收账款的陡增,还导致现金流出现紧张。

徐工机械年报显示,其短期借款37.1亿元,较去年初增加178%;存货为67.21亿元,同比增加13.86%。更值得注意的是,其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出20.3亿元,这比其2010年的净流入6.82亿元大幅减少,也较去年前3季度净流出5.79亿元进一步恶化。

同样,三一重工的2011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22.79亿元,而2010年同期则高达67.9亿元,同比下降66.23%。

另外,三一重工的短期借款及长期借款较年初分别增加90%、451%,借款的增加导致财务费用同比增加171%,财务费用率较2010年上升0.7个百分点,达到1.6%。

和徐工机械不同的是,三一重工还有巨额回购贷款余额。

截至2011年12月31日,三一重工负有回购义务的累计贷款余额为210.22亿元,客户逾期按揭款及回购款余额为11.61亿元。目前,三一重工表示,已将代垫和回购的客户逾期按揭款余额,转入应收账款并按相应账龄计提坏账准备。

上述基金经理告诉记者,按工程机械行业惯例,承购人以所购买的工程机械作抵押,向银行办理按揭,按揭合同规定单个承购人贷款金额为购工程机械款的70%-80%,期限通常为2-4年。按三一重工与按揭贷款银行的约定,如承购人未按期归还贷款,则负有回购义务。“如果这些客户最终无法还款,三一重工将不得不承担苦果。”

中联重科的经营活动现金流为20.9亿元,较2010年大为改善,但其原因是发行H股募集资金总额近150亿港元。

“现金流的紧张,主要是三大巨头在去年调整了信用销售政策所致。”章琪告诉记者,受国家宏观调控和经济景气度影响,徐工等“三巨头”去年采取了加大融资租赁、分期付款等激进的销售策略,虽然销售量继续上升,带来账面业绩增长,但也加剧了运营资金的紧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3 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L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这就是你们一再放低按揭购机门槛造成的 车是卖出去了 车多了市场饱和了 工程少了 单价低了 市场乱了  购机者的压力大了 换不上按揭的多了 你们去收账吧 你们可劲卖车市场饱和了看你们怎么办 不知道什么叫可持续发展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3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实无奈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3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持续发展。这个词用在这问题上很恰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3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现金为王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3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徐工已经开始对那些所谓的大客户釜底抽薪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3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前几天宣布将出售旗下环卫机械公司80%的股权,中联重科最近成为业界以及媒体关注的焦点,一时间,众说纷纭。

3月28日,中联重科召开媒体通气会,对各方质疑进行回应。中联重科副总裁孙昌军表示,中联重科是在目前没有足够的资本和资源同时支撑两大产业的背景下,“进行了艰难选择”。

32亿转让环卫资产,中联一纸公告激起千重浪

最近一段时间,“中联重科”、“环卫机械”成了网上被点击的热词。3月23日,中联重科在湖南省联合产权交易所网站刊登挂牌转让公告,宣布将出售旗下环卫机械公司80%的股权,标的股权的挂牌价格为32亿元。公告期自3月23日至4月20日。

一时间,中联重科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中联重科在全国环卫机械领域处于绝对领先地位。据公开信息显示,2011年,中联重科环卫机械营业收入29.8亿元,其中,中联重科环卫机械的主导产品——道路清扫机械,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接近60%。

按照时下最新的说法,环保业务是最有潜力可挖的业务。据了解,“十二五”期间,中国环保产业的总投资将达到3.4万亿元,其中在固废处理领域(包括垃圾焚烧、淤泥处理、餐厨垃圾处理等)的投资约7500亿元,发展前景广阔。

作为从环保产业细分业务板块中的装备制造,中联环卫机械是市场的绝对老大,前途一片光明。这样的优质资产居然要转让出去,让不少人尤其是投资者难以理解。

此次股权交易广受关注还有另一原因,中联重科高管团队持股的长沙合盛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将与弘毅投资联合参与股权竞标。

有投资者因此怀疑,环保产业市场前景巨大,更为要紧的是中联环卫已经做到国内市场占有绝对领先优势,并且其他工程机械制造行业的主要竞争对手还没有进入这一领域,管理层和相关股东方有意收购此最具竞争优势和发展前景的优质资产,可能存在利益输送。

不转空间有限,转型投入较大,两难之时,中联选择聚焦核心主业

“在现有的资源条件下,中联重科无法同时支撑工程机械和环保产业两块业务的高速发展,因此,公司决定集中优势资源,在环卫机械业务增长较快、资产收益率较高时溢价出售,助推工程机械主业跨越式发展。”中联重科副总裁孙昌军如此解释。

按照孙昌军的说法,虽然环保产业市场诱人,但环保产业细分业务板块——装备制造、工程服务和投资营运,中联重科仅涉足了装备制造业务板块的部分产品制造。而装备制造的收入贡献率很低,工程服务和投资运营才是环保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据悉,全球排名第三的美国惠明公司,2011年其营业收入约840亿元人民币,实际运营着429个垃圾收集站、366个垃圾中转站、289个填埋场、17个垃圾发电厂、138个垃圾回收厂和85个填埋场废气利用项目。

目前,中联重科所涉足的环卫机械这一块,已经面临发展的“天花板”。中联重科环卫机械的主导产品——道路清扫机械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已接近60%,未来进一步提升空间有限。垃圾收集与运输机械的全国市场规模约80亿元,中联重科的市场占有率约10%,垃圾收集与运输机械市场的规模虽然相对较大,不过,生产厂家众多,大多省份都有本地制造企业,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产品毛利率低。如果仅局限在环卫机械这一领域,发展空间也是很有限的。

因此,要做大做强环卫业务,中联重科务必进行战略转型,拓宽产品链,延伸产业链,实现盈利模式从设备制造向公用事业运营的转变,才能从一个百亿收入的空间进入到一个千亿收入的空间。

然而,企业要进一步做大环卫板块,已面临从单一设备制造向工程服务和投资运营等新领域转型的节点。而转型的关键就是要进行高投入。这一方面是大量的资金的输入,据了解,一个日处理量1000吨的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投资约为4亿元,一个日处理量200吨的污泥处理厂的投资约为7000万元,一个日处理量100吨的餐厨垃圾处理厂的投资约为1500万元——这还不包括厂房等固定资产的投入;另一方面,还需要在研发、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更多投入。

目前,中联重科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混凝土设备制造商、世界第一大塔式起重机制造商、中国第二大汽车起重机制造商。在未来5到10年,中联重科的工程机械主业参与国际竞争,也需要投入足够资金与资源,在汽车底盘、发动机、液压传动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和总成上实现突破,以形成工程机械价值链的完整闭环,扭转受制于少数跨国企业的局面。

一个前景广阔,一个积累深厚,企业旗下的工程机械和环卫产业两大产业都有着大好前景,但也均面临需集中加大资金投入巩固市场地位。但中联重科目前没有足够的资本和资源同时支撑两大产业。

“这确实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两手都抓,有可能两手都空,所以我们最终决定——聚焦核心主业,即继续做大做强工程机械行业。”孙昌军表示。

公平竞价,努力寻找最佳买主

孙昌军介绍,环卫机械公司股权价值已经过独立评估,并将股权评估结果向省国资委完成了备案程序。记者了解到,这次评估最终评定环卫机械所有股权总价值为34.78亿元。这与环卫机械公司21亿元的账面价值相比,增值约65%。中联重科方面有关负责人提出,股权挂牌底价比评估价值溢价15%。

对于中联重科高管团队持股的长沙合盛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将与鸿毅投资联合参与股权竞标一事,孙昌军表示:“这是为了保证新公司运营管理的延续性,也是为了给相关战略投资者更大的信心,可以促进新进投资者未来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投入,进一步引进新的资本。”同时,孙昌军指出,管理层作为潜在受让方之一,仅以财务投资者身份持股,且持股比例不会超过20%。

有投资者担心,一旦管理层和相关股东方收购成功,会不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孙昌军表示,至4月20日之前,凡是与中联重科工程机械主业不构成竞争关系的企业,都可以参与竞标。长沙合盛和弘毅投资目前仅是竞标的参与方之一。最终的收购结果将由省产权交易所的拍卖结果确定。此次股权转让交易能否最终成功,还需通过于5月底举行的中联重科的股东大会确认,以保证国有资产及全体股东的利益。

中联重科有关负责人提出,出售环卫资产后,中联重科将在未来5至10年内,投入足够资金和资源,在工程机械关键零部件等领域的研发生产取得突破,力争进入全球工程机械前三强。

据了解,作为实际控制人和主管部门,省国资委已经注意到中联重科转让中联环卫股权一事和外界的反应,表示正密切关注其进展,督促交易。
蹊跷的是,接手环卫机械公司的有可能就是长沙合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而这一公司成立不足1月,持股人为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以及另外15名管理层。盈利如此高的资产欲转让给关联方,有投资者直指,公司此举是在搞利益输送。

●  环卫机械业务盈利良好

    3月16日,中联重科在公布年报的同时宣布打算将环卫机械公司80%的股权进行出让。

    记者注意到,环卫机械公司前身是中联重科旗下环卫机械业务部,2012年2月25日,中联重科以现金方式出资21亿元设立全资子公司,并将环卫机械业务相关资产转让至该子公司。因此,这家子公司从设立到计划出让,中间间隔不足1个月。

    资料显示,中联重科环卫机械公司目前生产清扫机械、洗扫车系列、垃圾填埋场成套设备等九大类近100个品种的环卫机械产品和系统,年生产能力 10000台套。据记者统计,环卫机械业务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营收分别为8.7亿元、12.3亿元、18.7亿元、29.8 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41.4%、52%、59.4%;而其2009年、2010年、2012年实现毛利润分别为4.1亿元、5.9亿元、9.2亿元,2010年和2011年同比增幅分别为43.9%和55.9%。

●  欲接手公司成立仅20天

    从上述数据看,环卫机械公司及其前身均盈利良好,那么中联重科为何要出让其80%的股权呢?中联重科在公告中表示,出售原因一是“集中现有的优势资源,投入到工程机械主业”;二是“环卫机械市场前景看好,但竞争也日趋激烈”。

    记者注意到,一些投资者在股吧里表达了对此次股权出让的质疑,即打算接手的公司长沙合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持股人包括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中联重科的公告中也提到,“本公司的主要股东的关联方弘毅投资和本公司管理层持股的长沙合盛拟作为意向受让方联合参与标的股权挂牌出售的竞价”,而董事长詹纯新持有长沙合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30%的股权,另外还有15名管理层持有49.4%的股权。

    记者发现,这家由高管持股的长沙合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成立日期为2012年3月1日,距今不足1个月。记者查询该公司的工商资料发现,长沙合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注册地址为 “长沙市高新开发区嘉湖西路350号麓谷锦园15栋107号”,巧合的是,中联重科股东长沙合盛科技投资有限公司的注册地址为“长沙高新开发区麓谷锦园 15栋”,两者名称和地址都高度相近,且法定代表人竟然同为寻明花。

    一家年营业收入和毛利润增长均超过50%的公司,却要被转让80%的股权,而接手方有可能正是包括董事长在内的高管,中联重科此举确实有些让人看不懂。该交易又是如何定价的呢?公告显示,此次交易将按照收益法评估结果定价,据评估,截至2012年2月29日,环卫机械公司全部股东权益评估值为 34.7亿元。照此计算,受让方拿下80%股权的价格或为27.8亿元。

    一位投资者认为,环卫机械公司的估值不应该只有这么多,对此,记者20日欲向中联重科董秘申柯进行求证,但多次拨打其办公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


   
蹊跷的是,接手环卫机械公司的有可能就是长沙合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而这一公司成立不足1月,持股人为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以及另外15名管理层。盈利如此高的资产欲转让给关联方,有投资者直指,公司此举是在搞利益输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3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年报中的“单项金额重大并单项计提换张准备的应收账款”一栏,“坏账准备余额”已达3747.6万元,其中嘉峪关市力天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的197.529万元全部计提,原因是“逾期”;淄博海湾经贸有限公司的2400万元应收账款计提20%,原因仍是“逾期”;另外,“按揭回购(零星户逾期)”的2192.06万元全部计提。

最值得关注的是,哈尔滨市中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下称中成机械)的一笔2935万元应收账款,计提比例达到29.91%,理由是“按揭,诉讼主体不清,逾期难诉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3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dizz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3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慢慢熬:lo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3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中国工程机械企业今年许多领导要大换血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3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现在在各个行业都有这样盲目扩张的现象,遭殃的只有那些后面来填坑的人,整吧,我所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3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哎!!
成了恶性竞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3 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南京吊车 于 2012-4-13 15:32 编辑

竞争太激烈了,恶性竞争造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5 07:38 | 显示全部楼层
行业更大的新闻将在近期公布于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5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5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victor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7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一重工零首付抢客户叫板中联重科 存巨大风险
2012年04月17日
三一重工
工程机械行业低迷,激进销售策略暗藏巨大风险



[ 去年上半年,为了抢占市场,工程机械企业不惜采取零首付、低首付等方式抢占客户,但是这种方式也带来了巨大风险。为了推行低首付比例、抢占客户,工程机械企业普遍都拥有自己的融资租赁公司 ]

全球两大混凝土机械生产巨头三一重工(600031.SH)和中联重科(000157.SZ)竞争日趋白热化。

4月14日,三一集团董事梁林河在微博上爆料称,“混凝土设备竞争到了最后的疯狂,竞争对手开始在四川大范围锁机,看来疯狂后的死亡开始来袭,我接手泵送事业部的第一要求是维护市场秩序,力挽行业危局。”

梁林河所指的三一重工竞争对手就是中联重科。两家公司先后都通过海外收购壮大了混凝土机械的制造能力和研发能力。

对此,中联重科董事长助理刘鹏飞接受《第一财经(微博)日报》采访时称:“零首付不是中联重科最先开展的,其次锁机不叫大范围的锁机,而是有锁机仅此而已。锁机这个事儿,全国各地各个工程机械行业很普遍。中联有锁机,整个行业都锁机。”

在“4万亿”基建投资的刺激下,包括混凝土机械在内的工程机械行业过去几年呈现高速增长,但是在刺激政策逐步退出后以及房地产调控政策推出,工程机械行业开始进入低迷的状态,行业内出现恶性竞争。

玩起“零首付”

梁林河此前是三一重机董事长,刚刚接手上市公司三一重工泵送事业部。他所说的锁机,就是厂商通过GPS等手段禁止用户进一步使用产品。

去年上半年,为了抢占市场,工程机械企业不惜采取零首付、低首付等方式抢占客户,但是这种方式也带来了巨大风险。为了推行低首付比例、抢占客户,工程机械企业普遍都拥有自己的融资租赁公司。

对于融资租赁模式,中联重科在去年年报中这样解释,公司部分客户通过银行按揭的方式来为其购买本公司的机械产品进行融资。按揭贷款合同规定客户支付20%至30%货款后,将所购设备抵押给银行作为按揭担保,公司为这些客户向银行的借款提供担保,担保期限和客户向银行借款的年限一致,通常为2~4年。若客户发生违约,公司将代客户偿付剩余的本金和拖欠的银行利息。

去年年初,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召开过一次新闻发布会称,包括许多大企业在内的工程机械企业都采取了零首付的销售策略,协会呼吁企业不要采取零首付。

刘鹏飞认为,锁机只是向客户催缴贷款的一个方式,客户把钱还了之后就可以继续使用。

也有业内人士称,“三一就是零首付的始作俑者,中联后来也这样搞了!现在中联现金足,玩得起,三一玩不起!在国内市场,混凝土机械已经连续6个月超了三一。”

一家工程机械厂商和行业资深人士告诉本报,到底谁是零首付的始作俑者已经不再重要,去年主要厂商都采取过零首付的销售策略,包括三一和中联。

三一重工副总经理朱丹接受本报采访时称,“零首付”的行为太冒进了,把价钱压得太低,大家都没什么钱可赚,三一重工一直坚持20%的首付款没有变过,不过他也坦承,三一重工对部分客户无法付足首付给予适当的延期或是分期付款。

激进销售策略

三一重工上述内部人士称:“三一重工混凝土机械一度占据全国57%的市场份额,中联重科为了追赶,采取了激进的销售策略,通过这种方式,去年有个别月份甚至已经超过了三一重工。”

截至去年年底,中联重科的应收账款高达116.58亿元,较年初大幅飙升67.81%,应收融资租赁租金139.7亿元,同比增长33%。分析师称,这说明公司在流动性紧缩、工程机械景气度下降的情况下,加大了产品信用促销的力度。而三一重工去年年底应收账款为113.0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97.36%。

对比两家公司,中联重科的116.58亿元应收账款竟占据去年总销售收入463.23亿元的25.17%,而三一重工应收账款113.05亿元,虽然比中联重科要低一些,但也占据了去年营业收入507.76亿元的22.26%。

从数据上分析,中联重科的销售策略要比三一重工激进一些。这种情况在2010年同样如此,当年两家公司年报显示,三一重工2010年底应收账款为57.28亿元,同比增长28.76%,占当年营业收入339.55 亿元比例为16.87%;中联重科2010年应收账款为69.47亿元,同比增长36.93%,占当年营业收入321.92亿元比例为21.58%。

过去三年时间里,中联重科在混凝土机械上的确在快速追赶三一重工,后者的龙头位置受到明显的挑战。两家公司年报显示,2009年、2010年、2011年,中联重科混凝土机械销售收入分别为71.57亿元、140.84亿元、212.1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2.84%、96.80%、50.61%,而三一重工混凝土机械销售收入分别为94.75 亿元、178.27亿元、260.4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9.53%、88.15%、46.10%。

除了这种挑战,三一重工的负债率要明显高于中联重科。中联重科去年的负债率为50.22%,比2010年的56.45%明显下降。而三一重工去年负债率则为59.55%,比2010年的62.11%也有小幅下降。

中联重科低负债率与公司2010年年底成功在香港上市有很大关系,公司通过H股上市融资125.43亿港元。而三一重工一直未能如愿在港上市。

混凝土机械是两大公司必争的领域,也是最主要的利润来源。去年,中国混凝土机械以1053亿元的市场规模名列工程机械行业之首,占工程机械行业总收入的五分之一左右。更为重要的是,混凝土机械行业30%以上的利润率更是远超出工程机械行业平均水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7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激进促销,恶果初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9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激进促销,恶果初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5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能承受之重,不过,再怎么竞争各厂家都不会破产。会有人买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工程机械与起重机BBS ( 沪ICP备18017989号 )

GMT+8, 2025-8-6 19:21 , Processed in 1.27314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