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吊
钩
| 危险断面磨损
| 长期使用,磨损所致
| 磨损量超过危险断面的10%,需更换,按使用周期及时探伤检查
|
|
钩口部位变形
| 长期过载,疲劳所致
| 立即更换吊钩
|
|
表面出现裂纹
| 1.
超期超载或材质不好
2.
危险断面曾经被焊接或加热过。
| 立即更换吊钩
|
|
| 1.制动器销轴,孔及制动瓦磨损,链接部位转动不灵活。
2.制动轮表面油污,制动瓦片磨损或制动瓦片与制动轮接触面积小于70%,
制动轮外圆与孔不同心,径向跳动超过技术标准。
3.制动器主弹簧螺母松动。
安装调整不当
4.制动轮锁紧螺母松动。
5.制动器液压包缺油
6.制动轮键打掉
| 1.更换制动器,铰接点加润滑油。
2.用煤油或汽油清洗干净或更换制动瓦。修正或更换制动轮。
3.调紧主弹簧螺母,增大制动力矩。重新安装,调整相应的弹簧,行程杆顶丝,使制动瓦与制动轮之间的间隙均匀。
4.拧紧锁紧螺母,打好防松垫片。
5.补充液压油。
6.更换键或制动轮
| |
钢丝绳
|
钢丝绳迅速磨损
| 1.
钢丝绳选型不对或润滑不足
2.
吊钩到上限位时钢丝绳夹角过大(≥5˙)
| 1.
换上标准钢丝绳;加强润滑
2.
适当加长钢丝绳,使之在卷筒上绕满
|
|
钢丝绳经常破裂.断股、断丝
| 钢丝绳缺油,有脏物;经常脱槽,窜槽。
| 清洗润滑钢丝绳;严格标准化作业;出现断股或断丝数在一个捻距超过总丝数10%应更换。
|
|
钢丝绳脱槽
| 1.
歪拉斜吊
2.
滑轮有缺口
| 1严格标准化作业
2.更换滑轮。
|
|
钢丝绳松捻
| 钢丝绳捻向与卷筒绳槽旋向不一致
| 根据要求配置钢丝绳
|
|
吊钩歪斜
| 1.
钢丝绳未“放劲”
2.
双根钢丝绳绳长不一致
| 1.
更换钢丝绳时“放劲”
2.
调整平衡臂接点处绳长
|
|
| | 1.
大车行走各制动器制动力矩误差太大
2.
有一台电机坏或电机转速误差太大。
3.
啃轨
4.
有一台减速机坏
5.
车轮轴承坏
6.
联轴器或联轴节坏
7.
浮动轴键打掉
| 1.
调整大车行走二方或四方制动器制动力矩,使之基本相同。
2.
更换电机或检查电机转速。
3.
调整轨道,检查调整大车对角线。
4.
更换减速机
5.
更换轴承或车轮组件
6.
更换联轴器或联轴节
7.
更换浮动轴或联轴器
|
|
| | 1.
小车架变形
2.
大车梁变形
3.
制动器太紧或太松
4.
车轮轴承坏
5.
减速机某输出轴接手坏
6.
浮动轴键打掉
| 1.2.矫正车架或大梁
3.调整制动器
4.更换轴承或车轮组件
5.更换接手
6.更换浮动轴或联轴器
|
|
减
速
器
|
周期性的颤动声
| 1.
齿轮周节误差大或齿侧间隙大
2.
齿轮箱内有异物
| 1.
更换新齿轮,进行调整。
2.
检查、清洗齿轮箱
|
|
壳体,特别是轴承安装处发热
| 1.
轴承滚珠损坏或保持架破碎;
2.
齿轮磨损;缺少润滑油或油品型号不对
| 1.更换轴承及磨损齿轮;根据要求加润滑油。
2.对于自带润滑泵的减速机,检查油泵和电机接手
|
|
漏油
| 密封圈损坏;连接螺栓松动。
| 更换密封圈;紧固螺栓;重新进行密封。
|
|
减速器跳动
| 1.
地脚螺栓松动;调整不当;
2.
地板钢性差。
3.
与电机和输出联结部件安装不同心
| 1紧固螺栓;调整减速器;
2.加固地板,增大钢性。
3.重新调整,安装找正。
|
|
输出轴不转
| 1.
高速轴断或断齿
2.
联轴器断齿或键打坏
| 更换损坏部件
|
|
卷
筒
| 卷筒出现裂纹
| 超期使用出现疲劳裂纹
| 更换卷筒
| |
卷筒绳槽磨损
| 钢丝绳跳槽,缠绕混乱;
缺油
| 重新缠绕,润滑钢丝绳;当壁厚磨损达原壁厚20%时,应更换卷筒。
| |
|
卷筒转动不均匀
| 1.
卷筒联轴器齿轮断齿或磨损
2.
卷筒轴承坏
| 1.
更换卷筒联轴器,加强润滑
2.
更换轴承
| |
滑
轮
|
滑轮槽磨损不均
| 1.
安装不合要求;绳,轮接触不均
2.
吊钩到上限位时钢丝绳夹角过大(≥5˙)
| 1.
按标准安装;磨损超过3mm应更换。
2.
适当加长钢丝绳,使之在卷筒上绕满
|
|
滑轮心轴磨损
| 轴上定位块松动
| 紧固定位件,更换磨损件
| |
滑轮不转
| 轴承坏或有卡滞物
| 更换轴承;清除卡滞物。加强润滑
| |
| | 安装不同心,负荷超限,疲劳损坏。
| 更换传动轴,按要求重新安装调整。
|
|
| | 1.
过载,经常打反车
2.
安装不同心
3.
润滑不良
4.
接手螺栓与孔的配合松
| 1.
严格标准化作业;
2.
更换,按标准精确安装
3.
加强润滑
4.
更换标准的绞制孔螺栓
|
|